胰腺囊肿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精彩回顾陆教授周二见MDT会议20
TUhjnbcbe - 2021/1/11 5:56:00

年09月29日,陆教授周二见MDT会议如期举行。会议借助医者纵横网络会议平台在上海、湖南、浙江、辽宁联动同步进行,特邀嘉宾分别是主会场的上海医院陆舜教授团队,分医院杨农教授团队、医院范云教授医院李晓玲教授团队。

本次会议共讨论了三个精彩病例,下面和小编一起来回顾一下吧!

病例1泰圣奇在ES-SCLC应用(视频0:01:20)

第一个病医院杨农教授分享的一例因“咳嗽,咳痰1月余”于年3月27日就诊的既往史:20年前诊断“肺结核”的患者。具体诊疗过程如下:

●入院检查

体查:右侧锁骨可扪及肿大淋巴结。心肺体查无异常。

PS:1分

●临床诊断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

右上肺中央型小细胞癌广泛期

脑、左肾上腺转移

●治疗过程

.3.30-.5.15EC方案3周期

.6.13-.8.7行atezolizumab+EC方案3周期;

疗效:PR

.10.14atezolizumab维持2周期;

.11.11复查CT肺部PR;头部新增,PFS7月

肺部病灶PR脑转移灶PD

放疗科会诊意见:全脑姑息性放疗;

.12.9行全脑放疗:靶区放疗总量/次数:95%PTV30Gy/10F。

后因疫情影响,未返院继续治疗。

.3.28CT:右上肺肿块较前增大;左肾上腺转移瘤较前稍增大。

.3.28开始,安罗替尼+Atezolizumab治疗

疗效PR,目前仍在治疗中

本病例讨论点:

1、一线治疗中Atezolizumab使用时机的探索?能否在化疗2-3周期后使用?

2、免疫跨线治疗未来探索?

3、小细胞肺癌三线治疗中安罗替尼联合PD-1单抗的探索?

4、下一步治疗方案?

专家观点概要

1、从病例中可以肯定Atzolizumab的疗效,同时也看到一些问题。比如做免疫了原来的PCI还要不要做的问题。PCI是一种比较重要的治疗手段,因为很多病人最后的失败还是脑转移。对于姑息性放疗广泛性病人,我们做了免疫治疗还做不做预防性全脑放疗,什么时候做。放疗科回复先做PCI,如果控制的好,再做姑息放疗,如果已经进展,就不做了。后续治疗的问题,四线治疗没有标准,可以挑选一些药物试试看。

2、一线如果能下免疫治疗,可能会把EC方案尽早的联合抗PD-L1这是大家倡导的。患者用了替莫唑胺对脑转移的治疗,在临床中用的比较多,安罗替尼在小细胞肺癌三线中的适应症也拿到了,而且探索PD-L1到治疗还没有结论,理论基础存在,未来等待数据发布。此治疗非常成功。

3、脑转移主要根据患者有无症状,病人如果是化疗疗效很好的话,后续治疗中可以免疫治疗。

4、PD-L1受体的抑制剂,除了针对它的受体以外,它可能与细胞凋亡有关。所以跟化疗放在一起用,要一开始就用。跨线实验需要临床试验来证明。普遍观点:可以对无症状脑转移先不做放疗。原来全颅放疗一直是标准治疗,PCI在广泛性小细胞肺癌中是不是标准治疗是有争议的,但在免疫治疗的时代,对无症状的不太主张做。

病例2以往鉴来后事之师——NSCLC临床实践

(视频0:23:07)

第二个病例是由医院范云教授团队的龚磊教授分享的一例因“右肺腺癌末次治疗后2周,发现眼睑下垂9天”于年07月06日就诊的患者,男,46岁,ECOGPS:1分,体表面积:1.67m2,心肺查体无异常。具体诊疗过程如下:

●病史介绍

-8无明显诱因下咳嗽

-9-11外院胸部CT:右上肺肿块,MT考虑,右侧肺门、纵膈多发肿大淋巴结,右侧颈部异常增大结节灶。

-9-16外院PET-CT:右上肺门肿块3.5*4.8cm,考虑中央型肺癌,右肺门、纵膈、颈部多发淋巴结肿大。

外院肺穿病理:(-9-19):“右侧锁骨上淋巴结穿刺”淋巴结

转移性腺癌,结合免疫组化考虑来自肺。

免疫组化:CK7(+)、TTF-1(+)、NapsinA(+)、P40(-)、P63(-)、Ki-67(90%+)

基因检测(组织)(实时荧光定量PCR-ARMS法):EGFR基因突变(-)、EML4-ALK基因融合(-)、ROS-1融合基因(-)。

●外院诊断

右上肺腺癌cT4N3M0IIIC期

EGFR基因突变(-)、EML4-ALK基因融合(-)、ROS-1融合基因(-)

●治疗过程

.10.09-.01.11医院行BAC方案化疗5疗程,

具体:贝伐珠单抗mgd1+培美曲塞0.88gd1+卡铂AUC=5d1。

疗效:C2后评估PR,C4后评估SD

.02.12复查CT:右上肺MT较前增大;右侧锁骨区、右肺门和纵膈内多发肿大淋巴结,部分较前增大,伴右颈静脉及无名静脉受侵伴栓塞。)

.02.12行纳武单抗mgd1治疗1个疗程

疗效:PD

.03多西他赛+顺铂,化疗1个疗程,具体不详

疗效:PD

.04.01-05.19颈部+胸部放疗,具体:单次剂量cGy,33次,总剂量.56cGy

.04.04起至.6同步化疗4疗程,具体:长春瑞滨mg口服d1、8q3w

疗效:SD(-6-23胸部CT:右上肺占位较前相仿,右侧锁骨区、纵膈内多发淋巴结转移,部分较前增大,气管右侧壁受累可能,右侧颈内静脉受侵伴栓塞)

.06.27出现复视、右眼睑下垂,双侧瞳孔不等大

.06.30脑MRI:右侧额叶蛛网膜囊肿可能,随访。

.07.07胸腹增强CT:右侧锁骨区、右肺门和纵膈内多发肿大淋巴结、右侧胸腔积液

.07.08白蛋白紫杉醇+卡铂1次

.07.19燃石基因NGS(组织和血):一类变异:EML4-ALK融合,二类变异TP号外显子移码突变

临床诊断:右上肺腺癌纵膈、锁骨上、海绵窦转移

分期:cT2N3M0IVB期

EML4-ALK融合

.7.22起行阿来替尼(安圣莎)靶向治疗

颅外疗效评价-MR

颅内疗效评价-PR

眼睑下垂好转

●小结

本病例讨论点:

1、Ⅲc期NSCLC综合治疗方案的选择,以放疗为主?以药物为主?

2、驱动基因阴性肺腺癌患者的再次基因检测?如何选择人群?

3、脑转移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专家观点概要

1、找到了驱动基因,后续的预后比较好。Ⅲc期NSCLC,按照指南讲,三期病人不能手术的首选放化疗。同步放化疗之后标准治疗是PD-1维持治疗,此病人有锁骨上淋巴结转移,范围广,一开始做放化疗是一个选择,药物治疗也是一个选择。病人用了一次免疫治疗就提示进展了,可能就存在基因特殊突变。如果没有找到基因突变,同步放化疗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2、驱动基因阴性的再次检测,目前公认的检测方法是二代测序,但实际上它是针基于DNA水平的测序,但对于融合突变,RNA水平阳性率更高一些。Rt-PCR检测阳性率也相对高,还有免疫组化。三种方法对基因融合突变是互相补充的。对晚期患者,血液检测也是很好的补充,多次的基因检测可靠性会高一些。患者的组织学类型再次检测非常必要。脑转移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主要是增强磁共振的检查,是很特异性的检查。但对脑膜转移诊断比较困难。

3、目前来讲,对脑转移诊断主要依赖于影像学,磁共振增强要优于ct增强检查。脑转移一般来讲有原发的病灶,在脑部出现占位病变,必须做增强。转移可以发生在颅内和颅外。一般都有周围水中,高信号改变。另外还可做一些弥散,波谱等功能性磁共振检查进一步鉴定转移的性质。脑膜转移在磁共振上也能较早的发现。

4、临床上病人个体间差异非常大,同步放化疗没有办法做到根治。漏检可能是因为肿瘤的抑制性所导致的,病人可以考虑再做一次基因检测。

5、放疗时机,如果是大肿块主张吃了药再放疗,之后持续TKI治疗。

病例3腺癌合并肺、骨继发恶性肿瘤一例诊治

(视频0:58:16)

第三个病医院李晓玲教授分享的一例因“确诊肺、胰腺恶性肿瘤4月”就诊的男性,67岁患者。具体诊疗过程如下:

●病史简介

年初体检发现双肺结节,胰腺占位。PET-CT:双肺多发结节,较大位于左

肺下叶22.1*35.6mm,考虑恶性

.04肺穿刺:腺癌。

.05发现胰腺占位,胰腺穿刺取病理:见异型细胞,倾向癌

不除外肺癌和胰腺癌双原发可能,选用兼顾胰腺癌和肺癌治疗方案,同时行双膦酸盐类药物治疗骨转移。

查体: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右肺呼吸音清,未闻及明显干湿啰音。心率78次/分,律齐,双下肢无水肿

.04CT双肺多发结节,部分伴空洞形成,较大者位于左肺下叶,约为34*23mm;纵膈各层面未见肿大淋巴结,胰体尾部可见肿物,截面约为25*48mm,强化程度低于胰腺组织,考虑胰腺占位,恶性??

.04PET-CT左肺上叶团块影,约为66X61mm,双肺下叶多发结节,22.1*35.6mm(L),21.9*22.6mm(R),SUVmax:11。左肺上叶14.1*14.3mm,右肺中叶17.4*21.4mm,FDG摄取增高。纵隔及两侧肺门

未见肿大淋巴结。胰腺形态尚好,胰管不扩张。胸椎FDG摄取增高,SUVmax:3.7

.04颈胸椎MRI胸椎MR增强:颈7椎体信号异常,呈T1W低信号,T2W低信号。胸2椎体可见结节,直径约为9.7mm,呈T1W低信号,T2W低信号,结节边缘强化。双肺多发结节

.04头MR:脑内多发腔隙性脑梗塞

.04肺穿刺:腺癌。

免疫组化:TTF1灶(+),CK7(+),NapsinA(-),SPA(-),CA(+),

CDX-2(+),CK8/18(+),CEA(+)

.05超声内镜下胰腺穿刺

胰体尾部:见异型细胞,倾向癌,结合临床及检查

.05.21病理会诊

病理诊断:肺与胰腺占位具有相同形态学谱系,免疫表型具有相似性,两处穿刺组织可以定性为腺癌(胰

腺为导管腺癌),具有肠型分化,由于过度的相似性,缺乏特异性免疫表型,将两者精准区分

何为原发灶极为不易,本次更倾向肺为原发性腺癌,或存在双原发基础上发生了转移,但肺腺

癌胰腺转移实属罕见(循证医学报道最高位8.5%),请临床慎酌。

免疫组化:胰腺:CK7(+),CK20灶状(-),Villin(+),CDX-2局部(+),CA(+),TTF1灶

(+),NapsinA(-),SPA(-),SPB(-),Ki-%(+)

肺:TTF1灶(+),CK7(+),NapsinA灶(+),SPA(-),CA(+),CDX2(+),

CK8/18(+),CEA(+)

.05血常规、血生化:未见明显异常;

肿瘤标记物:

CEA:5.74(0-5)

CYFRA:9.77(0-3.3)

NSE:21.31(0-16.3)

CA:00(0-34)

CA:56.75(0-6.9)

多基因检测未见敏感突变:EGFRALKROS1AKT1BRAFDDR2FGFR1HER2

MAPK2K1METRETKRASNRASPIK3CAPTEN

●诊断

肺恶性肿瘤?

胰腺恶性肿瘤?

腺癌

肺继发恶性肿瘤

骨继发恶性肿瘤

KPS:80分

●治疗过程

本病例讨论点:

1、原发病诊断—双原发?胰腺癌肺转移?肺癌胰腺转移?

2、治疗选择?

专家观点概要

1、与病理科讨论,考虑可能来源于肺,最好把胰腺测序。

2、消化道原发肿瘤肺转移和肺原发的胰腺癌转移是病理中的难点,此时MDT的作用更大。相对特异性的表达不特异,存在困惑。胰腺上是孤立的,肺上是多发的,个人倾向消化道肿瘤肺转移。

3、首先看是否有驱动基因,如果是肺的驱动基因那么就非常好鉴别。如果都没有驱动基因,就比较病灶之间基因同源也可鉴别。还可以与数据库比较等。个人倾向胰腺来的可能性较大。

4、两个部位做基因检测还是非常有意义的。

5、来源不明的肿瘤中,可以做形态学和免疫组化指标,如果大体分不清的话可以对两个病灶进行基因检测,对照数据库来鉴别。甲基化也可帮助判断组织来源。

此次陆教授周二见肺癌网络MDT会议非常成功,在陆舜教授的带领下,来自上海、湖南、浙江、辽宁的医生们汇聚在一起,讨论了三个精彩病例,促进了肺癌诊疗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明确了治疗规范。通过各科室专家们思维的碰撞,不仅让线上的专家们受益匪浅,也解决了相关医生的临床实际问题,得到了线上线下参与直播的医生们的一致好评。

各位希望观看MDT直播的朋友们,可以

1
查看完整版本: 精彩回顾陆教授周二见MDT会议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