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大雁塔正式的名称叫慈恩寺塔,位于今西安市雁塔路。此塔建于唐永徽三年(),当时玄奘为保护由印度带回的经籍,由唐高宗资助,在慈恩寺内建造此塔。初建时此塔为平面方形,五层。经过多次改建,现为七层。
大雁塔小雁塔,即荐佛寺塔,位于今西安市南郊。建于唐中宗景龙年间(-),为藏经书而建。平面为正方形,建塔时为十五层,明代大地震时倒掉上面二层,现为十三层,残高43米。砖砌密檐式塔,中空,有木构楼层。外形呈抛物线状。
小雁塔《西游记》里面的唐僧玄奘,是由皇帝公派出国取经的。但历史上的玄奘却并非如此,是偷渡出境的。幸运的是,带回经卷的玄奘受到了唐朝皇帝的礼遇。大雁塔和慈恩寺、小雁塔和荐福寺,实际上都是作为保护经书的图书馆和翻译经书的译场使用的。
大雁塔与玄奘像玄奘(~),俗姓陈,河南人,十三岁在洛阳净土寺剃度出家,精研佛法,因天资聪慧,不久便升座讲经。当时的佛教,盛行小乘教法,且各说各理,互相矛盾,玄奘因此也甚为困惑和痛苦。一次偶然的机会,玄奘听一位来自印度的僧人说,欲求大乘教法,需去西方佛教发源地。贞观元年()玄奘上表奏请朝廷,希望能远赴天竺取经。唐王李世民以建国之初,社稷未稳,下诏不许。公元年,玄奘从长安出发,来到西域边境,躲过了暗探的监视,在一名由他摩顶受戒的西域商人的带领下,由暗道偷渡出境。这名西域商人也曾中途反悔,意欲杀害玄奘,但最终还是放下了屠刀。玄奘曾被玉门关守*抓获,因守*首领是佛教信徒而最终获释。他单人独骑沿着“丝绸之路”,经历了数不清的艰难险阻,经过整整三年的长途跋涉,行程五万余里,终于抵达佛教圣地天竺印度,就学于著名的烂陀寺,拜戒贤长老为师。
唐僧经历的艰难险阻,记录在由他自述,其弟子辩机撰写的《大唐西域记》里面,书中记述了玄奘西行十九年间的见闻。玄奘的行程,途经秦州(甘肃天水)、兰州、凉州(今甘肃武威)、瓜州(今甘肃安西县东南),偷渡玉门关,历五天四夜滴水未进通过里沙漠,取道伊吾(今*哈密),年底到达高昌,受到高昌国王的礼遇和赞助。沿天山南麓继续西行,经阿耆尼国(今*焉耆)、屈支国(今*库车)、跋禄迦国(今*阿克苏),翻越凌山(今天山穆素尔岭),沿大清池(今吉尔吉斯斯坦伊塞克湖)西行,来到素叶城(即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西南)。在西突厥可汗的帮助下,又经过了石国、康国、米国、曹国、何国、安国、史国(皆在今乌兹别克斯坦境内),翻越铁门(今乌兹别克斯坦南部布兹噶拉山口),到达覩货逻国(即吐火罗,今阿富汗北)。此后又南行,经大雪山(今兴都库什山),来到迦毕试国(今阿富汗贝格拉姆),东行至健陀罗国(今巴基斯坦白沙瓦城),进入印度。
玄奘西行路线图公元年,在玄奘求法圆满之时,他受邀参加了印度规格最高、规模空前的佛教学术会议,以其辩才无碍、博学宏论折服了与会者,连续十八日无人能发论辩驳,获得了“大乘天”的尊称。贞观十九年(),玄奘携经卷部、佛像八尊和大量舍利,载誉回到长安。公元年,大慈恩寺落成,玄奘任该寺首任主持,专心致力于佛经翻译事业。
陈列馆的《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玄奘翻译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鲁迅先生称玄奘为“民族脊梁”玄奘像大雁塔此后也作为了一个艺术圣地,唐代许多诗人都登塔赋诗,如高适、杜甫、岑参等。后来凡进士及第的人都来登临题诗,“雁塔题名”的成语就此得来。白居易二十九岁中进士,就写下“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的诗句。
雁塔题名年开始,大雁塔进行大范围的整修,一些重要的文物得以更好地保存,如唐代线刻画、书法作品等。
整修中的大雁塔大雁塔内部结构唐代线刻画书法精品yicun大唐三藏圣教序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