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囊肿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胰腺癌误诊率高身体出现3个征兆,最好去
TUhjnbcbe - 2022/9/5 9:35:00

“啧啧啧,真是知人知面不知心啊”老王盯着电脑发出感叹。

“咋了?被谁骗了?”小艾我燃起了八卦之心。

“胰腺癌啊,台湾有个歌手叫*大城,开演唱会的前一晚突然拉肚子,以为是没好好吃饭,胃出毛病了。医院检查,竟然是胰腺癌晚期,癌细胞足足有3.8公分大。这个坏蛋真是太会掩人耳目了!”原来老王说的是胰腺癌,那么接下来就给大家说说,这个善于伪装的胰腺癌,是怎么“掩人耳目”的。

胰腺癌是一种消化道恶性肿瘤,因为其诊断、治疗困难,恶性程度非常高,而被称为“癌中之王”。

近年各项研究表明,胰腺癌确诊困难并且治疗效果差,生存率低而死亡率高,在所有肿瘤死亡率中,高居第四位。很多情况下,罹患恶性胰腺癌,可以等同于被宣判了“死刑”。

郝继辉副院长说:“我认为现在胰腺癌治疗进入了瓶颈期,虽然外科手术越来越精细,越来越能做到根治,安全性也很高。但手术做再好,胰腺癌的远期生存率也没有得到质的提升。”这一说法充分地佐证了胰腺癌治疗的困难。

早期胰腺癌之所以被称为“癌中之王”,是因为它难发现、难诊断:

第一,胰腺癌的知识普及度不高,大众对胰腺癌的认识不足,比如对胰腺位置不清,身体感受到疼痛的时候,对胰腺的判断不如对胃部或者乳房部位那样辨别清晰,导致在初期诊治困难。

第二,由于胰腺的器官位置,导致在普通的检查中,医生也很难一下子就清晰判断出肿物,发生误诊情况。

第三,目前对胰腺癌的研究中,临床表现数据不足,特异性不明晰,导致容易与其他病症混淆。例如,胰腺癌患者最显著的特点是:腹部疼痛,身体消瘦。这样的情况下,很容易被误诊为肠胃疾病或者身体劳损等,所以对胰腺癌与其他病症相似的疾病加以区别,是判断胰腺癌的重中之重。

郝继辉副院长为大家总结了几种常见误区,需要大家学习辨别。

首先,消化不良引起的胃痛≠胃病。

由于胰腺是腹膜后位器官,临近胃肠道,当胰腺癌来袭,引起胃痛或者消化不良状况,很多人会以为这是胃病。尤其是当患者被诊断为胃炎、肠胃不适等病症,并服用肠胃药物后没有效果时,就需要对此高度重视,再次检查胰腺癌的可能性。

其次,腰酸背痛≠腰肌劳损或骨科问题。

许多胰腺癌患者会出现腰背部的疼痛,前往骨科就诊。而医生在检查时也以现代人的通病“腰肌劳损、腰间盘突出”方向为主进行排查,很少会直接联想到胰腺癌。其实因为神经受癌细胞影响,胰腺癌病人容易出现强烈疼痛,在表达时,很容易误认为是腰腿问题。

另外,血糖高≠糖尿病。

胰腺癌患者常伴有消瘦、血糖升高的现象,这样浅层的表现很容易联想为糖尿病。如果患者在分泌科就诊治疗,但血糖依然降不下去时,就应该考虑胰腺癌的可能性,因为百分之六七十的胰腺癌患者都有糖尿病。并且,有些病人还会有*疸,从而被误诊为肝胆问题。

所以,涉及到上述科室诊断的医生和病人,都应该对胰腺癌有警惕意识,在初期降低误诊可能性,尽早发现尽早治疗。

胰腺癌误诊率高,诊断困难,但并不意味着无法诊断。常见的胰腺癌诊断方法有CT薄层动态扫描或核磁共振,超声内镜、EUS和PET-CT等,常见的辅助诊断方法有液态活检等。其中超声胃镜是目前公认的,最为敏感的诊断胰腺癌肿瘤的方法,敏感性达94.4%,它可以避免肠胃里的气体干扰,提供胰腺高分辨率的超声影像。

郝继辉副院长表示,研究团队一直在寻找胰腺癌治疗的突破点,目前,团队最新成果是关于胰腺癌微环境的研究,并发现IL-35可以作为治疗胰腺癌的新思路,它可以促进单核细胞的分泌,为胰腺癌转移创造条件。目前团队正在攻克将IL-35抗体转化为化疗药物的难关,如果这一药物可以成功研制,将为胰腺癌患者提供更多的治愈可能性。

1
查看完整版本: 胰腺癌误诊率高身体出现3个征兆,最好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