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航—探索者PET/CT全国病例大赛(西部赛区)第二期线上比拼于5月12日举行。大赛第二期分享的三个病例分别来自医院,医院,医院。点评嘉宾分别为医院核医学科的田蓉教授,医院PET/CT中心的程祝忠主任。第一期精彩内容分享如下。
1、医院核医学科:多模态影像诊断肺动脉内膜肉瘤一例
作者简介:韩婷婷,硕士研究生,医院核医学科住院医师
患者病史:患者,女,62岁。活动后气短1年7月余,加重6月。-4无诱因气短,活动后为著,未诊治。-6-25CTPA:右肺门占位(4.6×2.7cm),右肺动脉主干内充盈缺损,右肺中下叶肺动脉主干几乎闭塞。感染、抗凝治疗1周后-增强CT(-7-7)右肺门占位,4.6×3.6cm,病变强化不均匀持续性强化。CT值:动脉期36HU;静脉期34HU。2周后-增强CT(-7-1)右肺门占位,4.3×3.2cm,仍是不均匀持续性强化,CT值:动脉期38HU;静脉期40HU。出院1月后-CTPA(-8-31),右肺门占位(4.8×3.7cm),主肺动脉远端、右肺动脉、左肺动脉内低密度充盈缺损,右中下肺动脉基本闭塞。
PET/CT影像:右肺门占位,8.4×7.2cm,SUVmax=16.5,葡萄糖代谢增高,集中在病变包膜区。病变局部有向右肺动脉主干延伸的趋势。左肺动脉主干内新增的低密度充盈缺损区葡萄糖代谢明显增高,SUVmax=5.5。纵隔内以及双侧肺门多发肿大淋巴结葡萄糖代谢增高,SUVmax=7.7。右侧胸膜明显增厚,粘连,SUVmax=3.5。右肺门肿块累及右组织气管及亚断支气管,肺叶内可以看到阻塞性肺炎的表现。PET/CT引导穿刺:右肺门占位—恶性病变,建议代谢活跃处(右肺中叶支气管旁)活检。
最终诊断:肺动脉内膜肉瘤(形态+免疫组化+分子检测结果)
专家点评:病例提供了非常丰富完整的临床诊断依据。包括临床的的症状体征,实验室的辅助检查,CT增强,以及核磁和PET/CT的影像,也有病理结果来印证诊断的准确性。该患者从增强CT图像上可以明确是一个肺栓塞。来做PET的目的是要鉴别栓塞是血栓还是癌栓。PET/CT结果表明肿瘤栓塞的可能性大,并且对临床最终指导穿刺活检并确诊提供了非常有用的帮助,这个病例临床比较少见,对我们日后的临床工作很有启发。该患者在做了磁共振和CT以及多次的穿刺都没有确诊,PET/CT的检查明确了诊断,使得患者受益。通过PET/CT帮助解决了临床辅助诊断和临床分期。该医师汇报逻辑缜密,十分流畅。汇报可以看出FDG摄取的程度对于鉴别栓塞的良恶性是有很大帮助的。另外,多模态影像的综合诊断对于该病例的最终确诊非常重要,我们要善于综合多种影像资料的结果。最后,充分的文献报道查询对我们的诊断也非常有帮助,比如有文献指出,血管起源的恶性肿瘤最常见的就是内膜肉瘤,这对于我们做出准确的诊断也是非常有帮助的(医院核医学科田蓉教授)。
2、医院核学科:子宫平滑肌瘤伴双肺多发转移一例
作者简介:付国旭,硕士研究生,主治医师,川北医学院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专业毕业,核医学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结业,先后到医院、医院、医院、医院进修学习;担任核医学市级重点学科秘书,主要从事核医学教学、医疗、科研工作,擅长SPECT/CT、PET/CT影像诊断、甲亢、甲癌碘治疗和转移性骨肿瘤治疗及其有关方面的研究。
患者病史:患者女,50岁。发现子宫包块1+年。1+年前,患者于外院行彩超发现子宫包块,考虑肌瘤,因包块较小,且患者无特殊症状,建议其随访观察,患者未复查。患者于-08-04我院复查彩超,提示子宫稍强回声团(约6.28x6.19cm),肌瘤变性?其它?右附件区囊性包块,系膜囊肿待排。患者自诉肌瘤较前明显增大。既往体健,无特殊病史。
PET/CT影像:双肺弥漫分布大小不等结节影,较大者位于右肺上叶前段,约0.9cmx0.8cm,部分病灶内密度不均匀,可见空泡影,放射性摄取轻度增高,最大SUV=1.5。子宫体积增大,子宫壁见团块状及结节状等密度影,边缘模糊,放射性摄取未见异常增高,右侧附件区见一约5.5cmx4.9cm囊实性密度影,以囊性为主,边缘实性部分放射性摄取稍增高,最大SUV=2.9。左侧附件区见囊性密度影,放射性摄取未见增高。
最终诊断:子宫平滑肌瘤伴双肺多发转移(术后病检及免疫组化结果)。
专家点评:这个病例比较典型,该女性因为子宫占位包块来进行PET检查,发现一个肺上的小结节,代谢比较高,考虑是肺转移。除此之外子宫占位,和附件也有问题。子宫病变伴随双肺转移,代谢不是很高,说明病变为良性,或低度侵袭性的疾病,而良性病变首先考虑子宫肌瘤。另也需考虑患者是否以前有子宫肌瘤的手术,因为手术有可能产生挤压,也会造成一个转移。附件病变代谢稍高,还是考虑是个良性病变。该患者的病理诊断比较详实,对以后的临床工作有一定启发性(医院PET/CT中心程祝忠主任)。
3、医院核医学科:空肠异位胰腺18F-FDGPET/CT显像一例
作者简介:医师,硕士研究生,毕业于西南医科大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专业。主要从事影像诊断及核素治疗工作,具有扎实的医学理论基础,在国内外专业核心期刊发表多篇论文。专业擅长:SPECT/CT、PET/CT影像诊断,擅长甲亢、甲状腺癌、肿瘤骨转移、血管瘤、瘢痕等疾病的诊断与核素治疗。
患者病史:患者,女,16岁。反复腹痛8月。入院前8月,患者出现右上腹疼痛,检查发现胆囊结石,医院行“胆囊切除术”。1周后再次腹痛发作,上腹部隐痛为主,进食后稍明显,每次持续数分钟至十多分钟不等,休息后可自行缓解,发作频率不固定,平均3-4天一次,偶有一天一次,伴嗳气,无腹胀、恶心、呕吐、反酸、烧心、胸痛、胸闷、头痛、头晕、腹泻、黑便、里急后重、尿频、尿急、尿痛等不适。医院,诊断:胰腺炎,治疗后腹痛再发,医院完善胃镜示:胃炎伴胆汁返流,十二指肠球炎。予以口服中药十多副(具体不详),近1月口服补气血药(具体不详),患者腹痛稍改善。近1月无腹痛,大便干结呈羊粪状,大便5-10次/天。今患者为求进一步诊治就诊我院,门诊以“腹痛”收入消化内科。自患病以来,患者精神、饮食一般,睡眠尚可,大便如上所述,小便正常,体重未见明显变化。查体:肝脾肋下均未扪及,腹部有压痛,全腹无反跳痛,肌紧张。血常规:血红蛋白(HGB)95g/L胃镜:慢性非萎缩性胃窦炎,贲门粘膜下隆起。肠镜、凝血、肝肾功、电解质、大小便常规、消化系统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甲胎蛋白、糖链抗原、糖链抗原19-9、铁蛋白、胃蛋白酶原I、胃蛋白酶原II)未见异常。
PET/CT影像:左上腹空肠见等密度软组织结节影,大小约1.4×1.1cm,病灶部分突向腔外生长,边界较清晰,未见明显18F-FDG摄取增高,考虑良性肿瘤性病变可能性大。CT增强扫描可见明显强化,门脉期持续强化,延迟期强化稍减低。考虑间质瘤可能性大。本病例在18F-FDGPET/CT显像中空肠异位胰腺病灶表现阴性征象,这对认识空肠异位胰腺病灶的直接影像特征存在不足,但仍可为增进医务工作者对空肠异位胰腺影像特征的了解提供素材,为鉴别诊断空肠占位性病变提供新的思路。
最终诊断:异位胰腺,病变位于肌层
专家点评:该病例诊断有一定的难度,孤立性的近空肠小端的结节,FDG代谢不高,考虑倾向良性可能性大。能够考虑到的疾病有低级别的神经内分泌肿瘤,间质瘤,少见的异位的胰腺。异位的胰腺主要在消化道和胃,十二指肠粘膜等部位多见,主要依据CT增强诊断。该病例虽然在PET/CT上表现为阴性征象,但是对于我们的最终诊断还是有增益价值的,对提供思路有了很大的帮助(医院PET/CT中心程祝忠主任)。
编者:陈慧婷
?第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