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囊肿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健康科普多囊肾
TUhjnbcbe - 2022/3/31 14:33:00

多囊肾(Polycystickidneydisease,PKD)是一种遗传性肾脏疾病,它会导致肾脏中形成充满液体的囊肿。PKD可能损害肾功能并最终导致肾衰竭,PKD是肾脏衰竭的第四大主要原因。

多囊肾是一种遗传性疾病,按照遗传方式可分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ADPKD)和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多囊肾(ARPKD)。其中ARPKD是儿童期最常见的遗传性囊性肾病,而成人ADPKD更常见,是最常见的遗传性肾脏疾病,发病率为1/-1/,通常患者前数十年没有任何症状和迹象,发病年龄多集中在30~40岁之间。因此,依照发病年龄,这种类型多囊肾又常被称为“成人型多囊肾”。

目前已经明确的多囊肾致病基因有2个,PKD1和PKD2。成人型多囊肾是单基因病,PKD1基因突变所致为Ⅰ型,PKD2基因突变所致为Ⅱ型。PKD1突变(占71%-85%)比PKD2突变(占大约15%)更常见,PKD1基因突变的患者通常比PKD2基因突变病情进展要快,但个体差异较大,对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疾病,只要父母双方中有一方具有致病的异常基因,孩子就会有50%的几率患上同样的疾病,其特点为具有家族聚集性,男女均可发病,两性受累机会相等,连续几代均可出现患者。

多囊肾早期一般没有症状,逐渐增多及增大的囊肿可使病变肾脏体积大于正常肾脏,进展到一定程度后囊肿会阻碍肾脏正常工作,从而导致一系列问题。ADPKD临床表现多样,最为常见的有高血压、腹痛、腹部肿块、尿路感染、肾衰竭、肾结石和脑血管意外。此外,肾外表现亦十分常见,如肝囊肿、左心室肥厚、瓣膜性心脏病、颅内和颅外动脉瘤、胰腺囊肿和憩室病,心血管并发症,尤其是心肌肥厚和冠状动脉疾病,是导致ADPKD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随着肾替代治疗的改善,终末期肾病导致的死亡率降低。

尽管近年来对多囊肾的研究逐渐深入,但是迄今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总的治疗原则是:降低患病个体出生率,及早诊断,加强患者教育,定期检查,积极控制并发症,并对终末期肾病患者及时采取肾脏代替治疗。对于存在明显肾盂压迫症状或感染、出血等并发症,可行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术,手术要尽可能清除大部分囊肿,手术的时机一般为肾功能损伤出现以前,手术可以有效减轻囊肿对肾脏及周围组织的压迫,从而达到保护肾脏及周围脏器的目的,并有效减少囊肿出血及感染等风险,

我院泌尿外科目前已常规开展腹腔镜下多囊肾去顶术,患者术后效果满意,并具有微创、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势。

健康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健康科普多囊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