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兆申院士
胶囊内镜与胶囊机器人——发展与未来
李兆申院士首先回顾了消化内镜的百年发展史,发展至21世纪,随着材料和人工智能的进步,消化内镜诊疗技术进入全新的时代。消化内镜是一种不可取代的诊断与治疗技术,但是目前消化内镜检查依旧是一个痛苦的过程。而从有痛苦内镜到无痛苦内镜可以提高患者舒适度与依从性,提高消化道肿瘤的检出率。李院士指出,消化内镜未来的发展趋势是准确、安全、舒适。
小肠疾病诊断抑制是世界性难题,因为小肠长达6米,而且构造迂曲,常规胃肠镜无法到达,同时常规影像学检查诊断率低,漏诊误诊率高。年,人们发明了第一代胶囊内镜。年,我国第一台,世界第二台内镜在重庆诞生。国产胶囊内镜出现后,小肠检查成功率95%,小肠疾病检出率>70%,并且无痛苦,安全性好,已成为公认的小肠疾病一线诊断方法。
但是,第一代小囊胃镜无法遥控,不能用于胃的检查,所以需要进一步研究可遥控胶囊内镜。年,我国首创可遥控胶囊内镜。经过多中心研究,可遥控胶囊内镜病变检出率>93%。在全国99家体检中心,纳入例无症状体检对象,使用遥控胶囊胃镜,发现胃癌检出率胃2.2‰。同时,遥控胶囊胃镜结合智能阅片系统,建立云端大数据中心,更加有效的服务患者。
第三代内镜胶囊是食管胶囊内镜和结肠胶囊。食管内镜胶囊诊断静脉曲张的准确性达82.4%,所以食管胶囊内镜诊断静脉曲张是安全有效的。一代结肠胶囊受技术限制不够准确。第二代胶囊内镜则拍摄帧率更高更清晰,不过受到价格限制使用比较少。
李院士团队用胶囊胃肠镜对抗血小板药物对胃肠道损伤进行了研究,用胶囊胃肠镜来建立胃肠道出血风险评估系统。胶囊内镜的其他应用,比如遥控震动胶囊用于治疗慢性便秘,遥控胶囊内镜定向释放药物,遥控活检胶囊内镜,遥控肠道取样运载胶囊内镜,治疗肥胖胶囊内镜、ESD胶囊、胆胰管胶囊内镜等。
李院士认为在胶囊胃镜的最终形态是将检查诊断治疗于一体,真正实现一步诊疗。
▲游苏宁教授
大数据时代的内镜诊疗
我们现在正处于一个信息化的社会,新的信息在以每年66%的速率增长。然而,信息会掩埋知识,而知识可能摧毁智慧。所以在当下,要如何运用好数据信息才是最重要的。大数据时代有三个显著特点:1、人们研究与分析某个现象是,将使用全部数据而非抽样数据;2、在大数据时代,不能一味地追求数据的精确性,而要适应数据的多样性、丰富性甚至接受错误的数据;3、了解数据之间的相关性,胜于对因果关系的探索,“是什么”比“为什么”重要。
目前的医学实践是各自为*的,不同医生的做法通常有很大区别,例如,同样是胆囊问题,医生选择是否做胆囊切除术差异指数高达%。因此,现在医疗领域的改变最慢、最艰难,在大数据时代,医生讲不是知识仓库的角色,将成为知识管理者。同时,当前医学的发展会导致医生与患者交流的缺乏。年的研究发现,实施电子病历后急诊科医生每天敲击电脑和接待患者的时间分别为46%和26%。大数据的应用将把医生从繁琐的病历书写中解放出来,从而增加与患者的交流时间。
在大数据时代,需要医生做到以下几点:1、强化医患沟通技能;2、强化医学和产业的结合;3、要能抓住患者的背景材料而非停留于做手术。最后,游苏宁教授用大师的教诲告诉各位医生,虽然大数据时代,风云变幻,但是科技对于人类的影响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巨大,虽然会让生活变得困难,但是只要保持一颗对世界的好奇心,就可以使自己感觉到充实和美好。
▲冀明教授
防微杜渐,明察秋毫——如何提高结肠镜腺瘤发生率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结肠癌现在发病率正日益升高,。癌前病变的早期发现并干预,可以明显降低结直肠癌死亡,所以肠镜检查的重要性也在升高。
要想提高结直肠病变的检出率,肠道清洁很重要。根据一项研究显示,高质量肠道清洁比低质量肠道清洁的肠道腺瘤检出率高41%。要想提高肠道清洁效果,推荐分次服药法。研究显示,分次服药组中,肠道清洁度分别为77%和73.4%,常规组中分别为41.7%和44.3%。第二,使用西甲硅油等去泡剂可以显著提高病变可视度。第三,推荐肠镜前应低渣饮食,第四,使用特殊教育手段等综合提升肠道准备效果。而对于特殊人群,诸如糖尿病患者、长期便秘患者应使用特殊针对性的肠道清洁方法。
术中的质量控制也是提高肠镜检出率的重要因素。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退镜时间,研究显示,退镜时间大于或等于6分钟是腺瘤检出率增高,高级别腺瘤检出率增高,所以推荐单纯诊断性检查退镜时间应大于6分钟。
肠镜辅助技术亦可以提高腺瘤检出率。比如NBI、FICE等染色技术。使用透明帽也有助于肠镜观察。还有其他各种新式装备和检查方法,但是需要医师自己权衡利弊。
最后,冀明教授总结道,高质量的结肠检查可以增加腺瘤检出率,有效缩短结直肠癌发现周期及降低死亡率。而增加腺瘤检出率,首先要改善肠道准备,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