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囊肿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什么是ldquo诺贝尔奖rdquo
TUhjnbcbe - 2021/2/10 20:02:00

编者按:

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在瑞典卡洛琳斯卡医学院揭晓,授予哈佛医学院的WilliamG.Kaelin,牛津大学的PeterJ.Ratcliffe以及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GreggL.Semenza.他们贡献在于阐明了氧感知通路。在氧感知通路中较为重要的当属缺氧诱导因子HIF-1α和VHL蛋白,将二者联系在一起的竟是vonHippel-Lindau病。作为眼科医生,如果不知道VHL病,那你就太OUT了,该病患者常因眼底血管瘤病变到眼科首诊。

视网膜血管母细胞瘤?视网膜毛细血管瘤!

VonHippel-Lindau病简称VHL病,是VHL抑癌基因突变引起的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患者表现为多器官肿瘤综合征,包括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母细胞瘤、视网膜血管母细胞瘤、肾癌或肾囊肿、胰腺肿瘤或囊肿、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内耳淋巴囊肿瘤和生殖系统囊肿等病变。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母细胞瘤是VHL病最常见的特征性临床表现,其次为视网膜血管母细胞瘤。

视网膜血管母细胞瘤源于retinalhemangioblastoma,有学者认为,“-blastoma”通常发生在儿童,起源于母细胞或前体细胞(一blast)、未分化或分化不全的恶性肿瘤。例如视网膜母细胞瘤。而该疾病发病不在童年,其主要成分为成熟的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被认为是真正肿瘤细胞的间质细胞,为良性而非恶性细胞,且并不起源于血管母细胞。因此,学术界一直认为“视网膜血管母细胞瘤”这一命名是名不副实。另外,“视网膜血管母细胞瘤”易让医生和患者联想到“视网膜母细胞瘤”,而被误以为是一种恶性肿瘤,有学者提出在诊断该病时使用“视网膜毛细血管瘤”更为确切。

临床表现

该病典型眼底表现为视网膜周边部鲜红色血管瘤,供养血管极度纡曲扩张。其他表现有视盘毛细血管瘤、孪生血管等。患者平均发病年龄为28岁,多数表现为双侧多发。肿瘤较小时,患者多无临床症状,此时的视网膜血管瘤较难被发现。当肿瘤继续增大,可能出现眼内出血、视力障碍甚至失明等症状。

在检眼镜下发现视网膜血管瘤,尤其是符合VHL病特点的血管瘤时,必须作进一步做眼科影像学检查,如FFA、ICGA、超声检查、眼眶CT和MRl检查等。近年新兴的眼科检查技术如OCT和OCTA可为诊断提供依据。基因检测也成为VHL病的早期诊断方法,进一步提高了确诊率。该病为3号染色体短臂(3p25—26)基因突变。

治疗与预后

视网膜毛细血管瘤的治疗方法包括激光、冷冻、放疗和玻璃体切除术,成功率取决于病变的位置、大小和数量。

激光光凝疗法或冷冻治疗是首选方案,适用于瘤体直径不超过1.5mm的血管瘤。大多数视网膜血管母细胞瘤对激光光凝或冷冻治疗反应良好,对于无法采用常规治疗的病变可使用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当常规治疗不能阻止疾病进展时,也可行外放射治疗。

玻璃体切除手术治疗适用于玻璃体视网膜增生明显或伴有视网膜剥离和玻璃体积血的患者。

预后:一般而言,潜在危及视力的并发症,如导致视野缺损或视力丧失的渗出、视网膜脱离或出血,往往与较大的血管瘤相关。

后记

目前也有研究采用VEGF受体抑制剂、HIF抑制剂和基因治疗针对发病机制的不同环节对视网膜毛细血管瘤进行治疗。相信分子生物学和医药科技的进步以及对氧感知通路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将为新的药物研发和新的治疗方法奠定基础,为VHL病的治疗提供的途径,期待新的治疗方法为VHL患者带来更多的希望。

参考文献:

[1]梁晨,张**,陈大年.“视网膜毛细血管瘤”名称变迁探微及合理使用建议[J].中华眼底病杂志,,30(4):-.

[2]LonserRR,GlennGM,etal.VonHippel-Lindaudisease[J].Lancet,,:.

[3]周贇,李秋华.vonHippel-Lindau病研究进展[J].国际眼科纵览,,31(1):56-59.

[4]北京医学会罕见病分会.中国vonHippel-Lindau病诊治专家共识[J].中华医学杂志,,98(28):-.

1
查看完整版本: 什么是ldquo诺贝尔奖rdq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