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囊肿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唐诗品鉴君看随阳雁各有稻粱谋杜甫同诸公
TUhjnbcbe - 2024/8/28 16:52:00
北京看白癜风哪家好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sfxbdf/

高标跨苍穹,烈风无时休。

自非旷士怀,登兹翻百忧。

方知象教力,足可追冥搜。

仰穿龙蛇窟,始出枝撑幽。

七星在北户,河汉声西流。

羲和鞭白日,少昊行清秋。

秦山忽破碎,泾渭不可求。

俯视但一气,焉能辨皇州?

回首叫虞舜,苍梧云正愁。

惜哉瑶池饮,日晏昆仑丘。

黄鹄去不息,哀鸣何所投?

君看随阳雁,各有稻粱谋。

慈恩寺就是现在西安市内的大慈恩寺。是唐太宗贞观年间,由当时太子,也就是后来的唐高宗李治为了追念自己的母亲长孙皇后而建造的。属于“皇室敕建”寺院。慈恩寺的第一任主持是大名鼎鼎的玄奘大师。到了唐高宗当皇帝的时候,玄奘大师为了更好的保存从印度带回的经像、舍利,奏请高宗允许而修建大雁塔。大雁塔共七层,塔底呈方锥形,塔内装有楼梯,供游人登临,可俯视长安全貌。

安史之乱前,杜甫到长安参加科举。当时的权相李林甫为了向唐玄宗证明“野无遗贤”,所以令科举考试的成绩全部作废。不仅如此,后续多年也不再组织科举考试。这一举动相当于断了天下寒门士子的上升通道。由此,失去了正常入仕途径的杜甫困居在长安,一方面有一丝期盼科举是不是能恢复,另一方面也只好走别的门路谋求个一官半职。

在这十年中,杜甫的生活境遇越来越差,家中积蓄耗尽,有的时候吃饭都成问题。可以想见杜甫内心的沉痛和郁闷。

在长安期间,也不全都是不愉快的经历,因为诗文,他认识了高适、薛据、岑参、储光羲等朋友。这些人和杜甫一样,都是受困于长安的失意者,彼此互相扶持,一起度过艰难的时光。

在唐玄宗天宝十一年,几个人一起登临大雁塔游赏,都是诗人,就写诗互相应和。

这时距离安史之乱爆发还有四年左右的时间,虽然天下貌似太平,但种种令人不安的迹象已经被敏感的杜甫察觉,他内心对于自己的前途,以及天下都有着很大的担心。

尽管天下暗流涌动,建成不过百年的慈恩寺大雁塔却还处在它的黄金年代,而且还是当时唐长安最高的地标性建筑。

本诗的开头,杜甫将自己置于塔顶。

至高的大雁塔有如横跨在苍穹之中,高空的烈风永远没有停下的时候。

高空有风,这也是我们现代读者知道的经验,由此可以知道大雁塔之高。

登临塔顶后,杜甫说,他本应像那些旷达之士一样胸怀舒畅,放眼望远。可是他做不到,内心里百忧翻腾。

到了这里,才知道“象教”的力量,足足可以帮助人们探寻平时无法探查的幽冥之境。

到了佛塔上,自然要说一些和佛教相关的事情。杜甫作为一个儒者,平时是不参禅拜佛的,但是佛教的知识也懂一些。“象教”是佛教术语,指的是当佛祖释迦牟尼离世后,他的弟子刻木为佛,以佛的形象教人,继续传播佛法。在佛教刚刚传入中国的时候,人们认为采用佛像传播的方式比较独特,因此在隋唐时代,象教也可以认为是佛教的别称。

杜甫简单的回顾了一下登塔的过程,出于防火安全的考虑,以及佛教本身的一些规则,塔内是不点燃灯火的,因此比较幽暗。沿着曲折的楼梯向上攀登,看着墙上那些金刚天魔的图画,让人内心惊怖,如同进入龙蛇之窟。走到塔顶,从交叉的砖木结构中钻出来,才脱离幽暗的环境。

由此内心也会产生变化。仰头看到天上北斗七星,耳边甚至能够听到天上银河流动的声音。

人仿佛置身于天界,看到载着太阳巡行天空的羲和鞭挞着白日,让它依天道运行,秋天之神少昊朝着人间挥洒秋天的气息。

天上这点事儿并没有令杜甫感受到冲击,他转过头望向人间。

他看到在地面只可仰望的秦山东一块西一块,如同破碎,泾水同渭水无法分辨。

这一句从高空视角的角度是很直观的,但是内里杜甫却已经将自己对于当时天下政局的想法附着上去。

俯瞰神州大地,只能看到混沌茫然的雾霾笼罩一切,无法分辨天下九州。

想看到天下九州,大雁塔的高度也是不够的,这里说的是杜甫内心对于当时让人无所适从的朝廷政令,以及天下动荡的担心。

有了担心,就不希望不好的事情发生,能够治理天下的是传说中尧舜一样的有道明君。先皇唐太宗也是舜帝一样的有道明君啊。杜甫不由得回首望向唐太宗的昭陵,心中希望唐太宗有灵,可以护佑天下的平安。

可惜,昭陵隐身于漫天苍梧云之中,唐太宗是不可能听到杜甫心声的。

杜甫内心充满了遗憾,而更让他遗憾的是,现在的长安朝廷,犹如西王母的昆仑山瑶池,宴会歌舞一刻不停,太阳升起又落下,昆仑山上的人们沉浸于享乐之中,没有人关心天下苍生。

自然,瑶池昆仑山上的人,就是指唐玄宗、李林甫等败坏天下的当朝权贵了。

危机重重,志存高远的天鹅哀鸣着纷纷飞离这是非之地,但又能去往哪里呢?只有蝇营狗苟的燕雀,为了眼前的蝇头小利,各自施展本事努力钻营。

秋日登高,本是一件轻松惬意的事情,可是内心充满苦闷的杜甫站在大雁塔至高的塔顶,内心却没有欢愉之情。他想着自己,想着天下,心中的忧愁无法断绝。

大难即将来临,自己却如同找不到路的黄鹄,不知该向何处去。

见识浅薄而又贪婪的燕雀,或许眼前还能够谋到一点稻梁谷物,浑然不知未来会发生什么。或许也可以说,像燕雀一样只顾争夺眼前利益和贪图享受的权贵们,压根不关心未来会发生什么。

杜甫并没有预言能力,在天宝十一年登临大雁塔的他,不可能预测到四年之后的安史之乱。但是他读过很多书,很关心民众的生活,他的头脑是清醒的,眼睛是明亮的,他知道,朝廷如果按照现在的路子走下去,那么天下大乱很快就会发生。

和写作《望岳》的年轻时代相比,到了中年的杜甫没有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

却有了“自非旷士怀,登兹翻百忧”的冰冷理性,与无尽的苦闷。#深度好文计划#
1
查看完整版本: 唐诗品鉴君看随阳雁各有稻粱谋杜甫同诸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