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白癜风能治好么 https://m-mip.39.net/czk/mipso_6905531.html本文转自:陕西日报本报记者 刘枫 李羽佳关爱乡村流动儿童,我们能做些什么?5月21日,在庞保良创办的陕西仁爱儿童读乐园里,一群孩子在父母和社工的陪伴下,吃蛋糕、读故事、演节目,度过了一个难忘的集体生日。这一幕,让庞保良非常感慨,他说:“有些孩子刚来的时候怯生生的,现在完全把这儿当成了家,人也越来越自信乐观。我觉得很欣慰、很值得。”陕西仁爱儿童读乐园,是陕西省童伴计划“乡村流动儿童陪伴阅读”志愿服务项目的重要载体。自年以来,该项目为6岁至15岁的乡村流动儿童提供阅读空间,并开展阅读陪伴、图书借阅、学业辅导、亲子共读等活动,引导和鼓励乡村流动儿童融入社会、健康成长。前不久,该项目入选年度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先进典型名单。5月,记者多次深入位于西安市雁塔区沙滹沱村的陕西仁爱儿童读乐园,倾听一个个关于爱与陪伴的故事……■“小候鸟”有了暖窝窝5月25日下午放学后,一群孩子便拥进陕西仁爱儿童读乐园,欢笑声、读书声混在一起,持续到晚上9时左右。在这里,“故事姐姐”朱莉娜辅导完作业,便拿出《牙齿大街的新鲜事》绘本,声情并茂地讲述起来,孩子们听得入神入迷。“读乐园,就是孩子们的第二个家。这里的孩子,大多出生在农村,因为家人工作的原因,他们长期在农村和城市之间往来。父母忙于生计,很难有足够的时间陪伴孩子,孩子们也鲜有安静舒适的课后学习环境。”朱莉娜表示,读乐园和童伴计划的出现正是为了填补这些空白,让乡村流动儿童告别“放学后坐在父母三轮车上”的童年,真正融入城市生活。为什么选择阅读的形式?庞保良有自己的想法。“阅读能滋养人的心灵。年大学毕业后,我一直从事与帮助困境儿童相关的工作,深知乡村儿童缺乏相对高质量的读物和教育资源,自主学习的兴趣和能力不足。阅读,能让他们感知世界,感知到爱,改变他们的习惯。”经过多年积累与探索,年,庞保良把目光锁定在沙滹沱村——一个由4个自然村组成、有上万名流动人口的城中村,在这里成立陕西仁爱儿童读乐园,为附近乡村流动儿童提供学习场所和进行阅读陪伴。渐渐地,沙滹沱村附近,在小吃店门口写作业、地摊旁边等妈妈、城中村里玩耍的孩子“消失”了,成了读乐园里的常客。在“故事姐姐”“义工妈妈”和大学生志愿者的带领下,孩子们及时完成作业、阅读课外书、学习手工制作,还认识了一群新朋友,变得爱说话了,也爱笑了。爱与阅读,润物于无声处。年,读乐园来了一个叫阳阳的男孩,父亲患有癫痫,家里还有两个姐姐。因工作和看病需要,一家人经常在城乡之间往返。“刚来的时候,孩子年纪小,性格很内向,时常拖着两行鼻涕,工作人员要一直帮他擦。后来,在一次有关卫生的主题阅读中,我们选择了《毛喳喳的小药丸》绘本,通过毛喳喳的故事告诉大家要做讲卫生的孩子。阳阳听得很认真,第二天两行鼻涕果然不见了。”陕西仁爱儿童读乐园社工老师康锐锐说,“阅读久了,孩子们会发现书中还有另一个世界,当书里的世界与他的世界融合,精神世界就会丰富起来,也更能感受爱、理解爱。”以阅读为形式、陪伴和爱为内核,引导孩子获取知识、启智增慧、培养道德,发现、思考并解决自身问题,是陕西省童伴计划“乡村流动儿童陪伴阅读”志愿服务项目的初心。经过近10年的实践,该项目形成了陪伴阅读、绘画阅读、图书借阅、主题阅读等方式,并将读乐园模式复制到西安市吉祥村、商洛市和平村等地,累计服务儿童近30万人次。“农村流动儿童辗转于城市和乡村之间,就像迁徙的‘小候鸟’。我们希望,借助读乐园和童伴计划,为孩子们提供一个暖窝窝,让他们在爱里栖息、成长。”庞保良说。■我在书中看风景“我用柔软的纸扎了一个风筝,然后在风筝的两翅上写满了‘对不起’……”5月21日,在陕西仁爱儿童读乐园里,14岁的西安雁南中学学生陈敏,正声情并茂地给30余名不到10岁的儿童讲绘本故事。曾经,她也在这里度过了书香浸润的小学时光。陈敏上小学一年级时,为生计打拼的妈妈送她到离家不远的读乐园,本意是让她有个温暖、固定的写作业场所,但小小的陈敏一进门,就被墙边的书柜吸引。几组书柜里一共有上百册图书,她看得眼花缭乱。从那时起,读乐园里就多了一个喜欢窝在角落安静看书的小女孩。一年级结束后,她读完了中国的四大名著;二年级开始,《悲惨世界》等外国文学著作,陈敏也一一翻阅……到小学毕业时,她已经读过文学、哲学、经济学、建筑学等不同门类的几百本图书。“有的书我还会反复读。像《中国通史》,我读了四五遍,到现在还很喜欢。”陈敏说。喜欢读诗歌和小说,她就模仿其语言风格记录自己的生活;看过《鲁滨逊漂流记》,她就在心里种下远航梦的种子;看过有关唐朝盛世的故事,她就去西安市长安区、大唐不夜城寻找书中描述的建筑……陈敏说:“读书让我很享受,我能在书中看到现实中看不到的风景。”书是她的良师,她的语文和历史成绩稳居年级前十;书也是她的益友,为迷茫时的她指明方向。小麦色的皮肤、戴一副黑框眼镜、直来直去的性格,刚上七年级时,陈敏在班级中并不受欢迎,同学见她爱读书、不爱说话,就在背地里叫她“小古板”。“我其实是很健谈的,但是在人群中不知道怎么交流,很难融入大家,那段时间心情很不好。”陈敏说。直到陈敏在读乐园的书架上,找到了一本心理学方面的书籍。通过书中的性格测试和分析,她了解到自己擅长演讲,就在历史课上分享有趣的故事,还和同学交流自己在书中读到的观点。现在的她,走到哪儿都能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感染同学。对于更多的孩子来说,阅读改变了他们的性格。康锐锐至今还记得现在14岁的蒲浩鑫刚到读乐园时的样子。“那时他随父母刚从渭南农村老家搬到沙滹沱村,个子还没有门把手高。他不会讲普通话,见到人就紧张地把手指头塞进嘴里不停吮吸。”蒲浩鑫的家长,在西安城中村经营一家面馆。放学后,他就趴在饭馆角落的桌子上写作业,还不时帮忙收钱、端饭。走进他家,十余平方米的空间里挤着三张床、一个柜子、一张餐桌。“孩子没有独立的生活空间,更别提课外书了。我们就让他放学后到读乐园来。”庞保良说。在读乐园里,在老师和同伴的感染下,胆小自卑的蒲浩鑫变得活泼开朗起来。他对绘画感兴趣,社工老师就引导他用画笔表达内心。说不好普通话,他就一句一句学着老师的语调讲。几年来,蒲浩鑫畅游在书海里,探索着他想知道的一切。■在亲子时光里共同成长每个周末,都有家长到陕西仁爱儿童读乐园,拿着“毛毛虫借阅袋”借书还书。“我经常来借书,孩子看的、我看的都有。我们家长也要不断学习,和孩子好好相处、共同成长。”学生家长杨敏说。杨敏的孩子叫小可,自幼儿园开始,就喜欢在陕西仁爱儿童读乐园里读书。刚开始,她在读乐园听“故事姐姐”读,后来回家就嚷着让妈妈给她讲。慢慢地,每天读绘本故事,成了母女两人固定的睡前亲子项目。这也是“毛毛虫借阅袋”设立的初衷。父母是儿童阅读习惯养成的第一任老师,亲子共读、共听的目的,就是希望父母重视陪伴孩子,让阅读成为日常生活的重要内容。在读乐园里,孩子们大部分来自农村,家长多从事建筑、餐饮等行业,有的经营着小本生意。西安很大,他们的世界却很小。每天起早贪黑,下了班还要照顾孩子、买菜做饭、打扫卫生,无暇欣赏城市风景、感受亲子时光。对此,读乐园工作人员定期举办阅读故事汇、溢彩童年夏令营、集体生日等活动,提醒家长不论多忙、不论在何处,都不能忽视和孩子的沟通,要和孩子一起成长。庞保良还和同事组织乡村流动儿童和父母“一起看西安”。几年下来,利用周末、节假日,他们先后组织学生和家长参观了陕西历史博物馆、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大雁塔、御品轩烘焙文化观光工厂等地,带学生和家长感受西安的风土人情,享受亲子时光,慢慢融入这座城市。“平时,我们会把孩子的日常动态发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