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囊肿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陕西古塔高海平著,中英文互译,北京
TUhjnbcbe - 2024/6/26 17:29:00

《陕西古塔》高海平绘画撰文,由(北京)学苑出版社出版发行,全书收录陕西境内遗存古塔速写幅,16万字,中英文双语互译,先后历时十余年完成,是宣传并推荐陕西古塔(文化遗产)的专题出版物,填补了没有大规模专题手绘陕西古塔的空白。感谢学苑出版社全体采编人员的支持!特别是责任编辑周鼎、康妮的鼎力支持与帮助!另外特别感谢身边的朋友相助!感谢家人的理解与包容,相信我做的是大事,放心安心工作,才得以全力以赴做好本职工作。谢谢!

陕西古塔封面版权页

塔是源自印度佛教的建筑,在公元前五六世纪传入中国。

陕西是一个文化文物大省,同时又是一个美术大省。

陕西,简称“陕”或“秦”,为中国省级行政单位之一。传统上把陕西分为三个区域,即陕北、关中、陕南。又称“三秦”。

陕西自古帝王都。陕西地上地下文物出土不断刷新新的历史,临潼姜寨彩陶的出土和半坡彩陶的出土硬生生地将中国文化艺术向前推移了多年。说明陕西文化艺术的厚重是有历史渊源的,有据可循的。而陕西古塔更是在陕西全境的三秦大地遍地开花,原因是宗教文化艺术的繁荣与发展带来的繁荣,特别是印度佛教文化艺术传入中国,又在数千年的发展中,佛教文化艺术在中国大地上形成了庞大的社会影响力,尤其在唐、宋时期得到了巅峰。陕西以关中地区为代表的皇家帝都——长安。唐大慈恩寺、荐福寺、大兴善寺、香积寺、草堂寺、青龙寺、卧龙寺等等为代表的著名寺院,均有佛塔的建设,都完整地保留至今。其余的陕北、陕南零星都有发展,寺院的建设随之跟上,给文化艺术的保护与传承起到了巨大作用。从考场古塔与写生中发现,以长安为中心的佛教文化艺术辐射到周围的渭南、铜川、延安、榆林、宝鸡、汉中、安康、商洛、咸阳等地,形成了大长安佛教文化圈,尤其是今天的西安周边的周至、长安、韩城、合阳、旬邑、山阳、耀州、富县等地寺院的建设水平之高是有目共睹的,给我在长期考察与写生古塔艺术的道路上注入了新的血液,带着虔诚的心态来绘制和诉说佛塔文化艺术的博大精深,用艺术的视觉来呈现艺术之美,让更多的人来了解陕西的佛塔文化和其中的文化艺术内涵。

大雁塔

本书以陕西古塔专题考察与绘制,源于作者高海平大学本科时期对陕北、关中、陕南地区的实地考察后形成的自我艺术语言的熏陶。日积月累,时间瞬间过去了将近二十年。在这二十年的时间里,高海平从来没有停息,像高速发动机不停地运转,几乎走遍了三秦大地的每一个县城乡镇村落,寻找属于自我的艺术创作素材,塔的专题考察与写生就是其中重要课题之一。当然高海平目前的做的还是很不够,这个需要循序渐进的坚持考察,艺术考察是高海平继承了西安美术学院王子云等为首等先辈们的治学方式方法,在田野一线寻找属于自己的艺术成果,结合前贤们的足迹继续前行。引用一句屈原的名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更为合适不过了。

延安清凉山琉璃塔

作为一名美术工作者,说实在的就是用脚步来丈量人的生命和历史文化遗产的伟大。三秦大地上的先民为我们后代遗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我们有责任来整理和发掘,形成属于一本书来介绍给世界,让更多的人来了解我们祖先遗留下的文化艺术遗产。其中古塔就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我有必要将其整理、绘制成一套相对完整手绘图画语言来介绍给人们,陕西有很多的古塔,并且每一座古塔的形制设计与建设都是不同的。本书收集并绘制了陕西古塔余座,精选了其中的座予以出版,加上中英文互译千字,每一座都是一处独立的单元,钢笔版以速写为主,水墨版配有有简要的文字题跋现场说明,目的是有第一现场感,给人以不同的感受,也是艺术生命的再次升华,试图寻找具有高度的可读性。

西安市周至县仙游寺法王塔

根据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赵克礼教授的研究与考察,陕西境内现存古塔共座。其中,南北朝3座、唐代14座、唐-宋5座、宋代25座、金代1座、元代1座、明代96座、明-清12座、清代座、民国5座,分布在陕西省10个地市辖区的76个县区。从建筑材料上看,有砖塔座、石塔座、砖石塔4座、铁塔5座、土塔10座、木塔1座、琉璃塔1座。种类齐全、造型多样。唐宋时期的古塔,主要集中在关中和陕北南部。明代大型砖塔仍集中于关中,陕北佛塔居多。清代,促生了风水塔、文星塔的发展。喇嘛塔、金刚宝座塔受元明清以来藏传佛教的影响,在省内也有分布。古塔的破坏因素,除了风化、暴雨、地震等自然因素,还有拆除、盗掘、不当维修、生产生活、不文明行为等人为因素的影响。此外,对于位置偏僻的古塔文物保护单位,在日常维护、抢救维修和科学管理上还有很多具体的、关键的保护管理环节亟待落实。(据《我省境内现存古塔座》,见《华商报》年3月26日,报道了3月25日题为“九层云外倚阑干:建筑遗产——古塔保护技术研讨会”,在西安举办的消息综述)

本书在绘制的过程中先后近二十年时间,由于中途搬家部分稿子遗失,将部分零散的做了重新补充绘制,有的先后去过多次现场写生与采风,采访附近居民、寻塔摄影爱好者和古塔研究的文博专家学者等。有的古塔在本科和研究生阶段作了多次调查和走访,形成重要的学术研究成果,散见各家报刊杂志,前期有拙作出版发行,如《延安印象》、《榆林印迹》、《陕北村落彩绘考察》和个人“画集”中有收录,给本书的绘制与写作提供重要的支撑。特别说明的是在陕西师范大学教授赵克礼先生的专著《陕西古塔研究》(科学出版社,年版)和马建岗先生《陕西古塔》(三秦出版社,年版)的影响下,给高海平在本书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特别是古塔的信息、学术研究、数据采纳等方面有不少的引用和借鉴,在后期的补充绘制中赵先生和马先生的专著给予我的考察与研究起到了行动指南作用,在此表示诚挚的感谢!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继续登高望远。

榆林凌霄塔

本书在绘制的过程中先后近二十年时间,由于中途搬家部分稿子遗失,将部分零散的做了重新补充绘制,有的先后去过多次现场写生与采风,采访附近居民、寻塔摄影爱好者和古塔研究的文博专家学者等。有的古塔在本科和研究生阶段作了多次调查和走访,形成重要的学术研究成果,散见各家报刊杂志,前期有拙作出版发行,如《延安印象》、《榆林印迹》、《陕北村落彩绘考察》和个人“画集”中有收录,给本书的绘制与写作提供重要的支撑。特别说明的是在陕西师范大学教授赵克礼先生的专著《陕西古塔研究》(科学出版社,年版)和马建岗先生《陕西古塔》(三秦出版社,年版)的影响下,给高海平在本书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特别是古塔的信息、学术研究、数据采纳等方面有不少的引用和借鉴,在后期的补充绘制中赵先生和马先生的专著给予我的考察与研究起到了行动指南作用,在此表示诚挚的感谢!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继续登高望远。

当然在互联网空前发达的今天,有不少的古塔爱好者徒步考察,令我辈自愧不如,他们给高海平在寻找古塔的信息上提供了帮助,如“求是”博客、“江河湖海四方客”的博客、华商论坛的“无为无级”和“碧山云叟的博客”等都是网络“大V”级古塔专家实地考察学者和古塔迷们,以及在幕后支持和帮助我的工作的朋友们,在此表示诚挚的感谢!他们在高海平的“古塔”的绘制上起到了极大的指导作用,高海平从他们的身上看出,他们对塔的考察与研究处于痴迷状态,高海平认为他只是其中的一员爱好者而已,与他们相比还是差距甚远,高海平得持续补课努力学习。高海平在古塔考察与绘制的过程中,深深地体会到时间的迫切性,与“时间赛跑”来形容一点不为过,有的古塔面临坍塌与消亡的危机,作为艺术实践工作者,用画笔来记录下古塔的身影,以笔墨语言再次升华古塔建筑的艺术形象永久屹立于人间。

总之,千言万语,万语千言,感谢三秦大地上的老百姓给高海平在考察古塔建筑艺术的道路上和艺术创作上提供帮助,深表谢意!感谢学苑出版社出版人孟白,责任编辑周鼎、康妮的鼎力支持!及家人的理解与支持。

是为序。

高明陕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1
查看完整版本: 陕西古塔高海平著,中英文互译,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