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网西安讯(记者陆航)4月15-16日,第四届“曲江学者论坛”在陕西师范大学举行。来自全球14个国家(地区)、13个学科领域45位青年学者结合各自学科背景,就国际科技、经济、教育、文化前沿和热点研究问题进行学术研讨和交流。
“古人在进士及第后的两项风雅之事为雁塔题名和曲江流饮。我们将两者合二为一,本次论坛的徽标采用了大雁塔和曲江图形,寓意人才荟萃,高士雅集。”陕西师范大学校长游旭群介绍,“曲江学者”论坛是陕西师范大学主办的人才引进主要平台之一,目的是延揽海内外优秀人才,进一步促进师资队伍建设内涵式发展,加快“双一流”建设步伐。
游旭群介绍,年,著名教育家黎锦熙、萧一山、王捷三等受政府委托筹建起了陕西省立师范专科学校,年正式命名为陕西师范大学。年划归教育部,年成为国家“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年成为“”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年成为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游旭群说,年,陕西师范大学召开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要把学校建成以教师教育为主要特色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开启特色鲜明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新征程。为了实现这一宏伟目标,陕西师范大学第十一次党代会还详细规划了路线表和施工图,具体可以归纳为“八项任务”“四大工程”和“四项计划”。其中,“八项任务”主要是指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推进一流学科建设、建设高素质创新型教师队伍、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深化综合改革、推进大学文化建设、改善办学条件等。为此,陕西师范大学将以本科教育质量提升工程、理科基础研究提升工程、民生工程、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这“四大工程”为抓手,不断推进“八项任务”的顺利完成。除此之外,结合学校的发展定位与发展实际,陕西师范大学还制定了包括西部教师教育珠峰计划、“一带一路”驼铃计划、繁荣哲学社会科学计划2.0和新工科崛起计划在内的“四项计划”,旨在通过实施这“四项计划”,为推动“双一流”建设提供抓手,达到以点带面、彰显特色、强化优势、补齐短板的目的。
“今年陕西师范大学即将迎来建校的第75个年头。75年来,陕西师范大学始终坚持与民族命运起伏共振,与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紧密相连,铸就了伟大的‘西部红烛精神。这种精神是什么?是面对民族危亡大力扛举教育救国旗帜的勇气;是感怀基础教育国情毅然选择扎根西部的魄力;是面对新时代新挑战勇敢冲击世界一流的豪情。它是灵魂,是火炬,是希望,是一代又一代陕西师大人对国家和民族的赤胆忠诚和无私奉献,是历久弥新的理想、信念、情怀与担当。我们多么希望在座的有志青年能够与我们一道,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共同擎起火把,当好振兴国家教师教育的排头兵,为建设教育强国作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自身的价值与贡献。”游旭群表示,过去的一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波澜壮阔的历史告诉我们:改革开放中发展才是硬道理。学校在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中提出“必须把内涵式发展作为学校事业发展的重要遵循”。为此,陕西师范大学不断强化改革系统思维,用普遍联系的观点设计改革,用统筹兼顾的办法推进改革,用解放思想的勇气冲破思想观念束缚、突破利益固化藩篱,将改革贯彻教育教学工作全过程,不断释放学校办学活力。每一位来到陕西师范大学的新师大人将全程见证并参与这一场内涵式发展的大变革,海内外青年学者所面对的陕西师大将是一片可以大展宏图、大有作为的广阔土地。
游旭群表示,一流大学都是在服务国家发展中成长起来的,陕西师范大学把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作为自己的重要使命和机遇,大力实施“一带一路”驼铃计划,当好教育人文交流先行者。年,由陕西师范大学首倡的“丝绸之路教师教育联盟”“丝绸之路人文社会科学联盟”“丝绸之路图书档案出版联盟”正式成立,发布了《丝绸之路教育人文交流与合作西安共识》。目前,已有多个国家的高水平大学和学术机构加入这三个联盟并开展了实质性合作。在强化教师教育特色方面,作为中国西部地区唯一一所教育部直属、世界一流学科建设的师范类高校,陕西师范大学积极推进实施“西部教师教育珠峰计划”,大力建设一流教师教育师资队伍、一流教师教育学科、一流师范专业,不断提升服务和引领教师教育改革创新的能力与水平。
“陕西师范大学要建成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综合性意味着什么?意味着陕西师范大学有着完备且高质量的学科体系,研究型则代表着我们的许多学科在科学研究和高层次人才培养上有着强劲的实力。为此,学校打破传统学科壁垒,加强学科协同交叉融合,以一流建设学科为核心,以优势特色学科为主体,以相关学科为支撑,整合相关传统学科资源,促进基础学科、应用学科交叉融合,在前沿和交叉学科领域培植新的学科生长点,培育学科新方向。同时,集中力量建好学科特区,进一步推进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和科学技术高等研究院建设步伐,实现人文社科和基础学科的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加快高层次成果产出。今天来参会的各位青年学者学科背景不同、学缘结构各异,但都怀抱着一颗干事创业的信心与决心,我们愿为大家提供更加高效合理的学科建设人财物配置,为各位未来的发展和师大的腾飞插上远航的翅膀。”游旭群说,为青年学者带来美好和谐的校园工作生活环境、解除学者的后顾之忧,是陕西师范大学实施好“民生工程”的初衷与愿景。建设好科研大楼、国际教育大楼、实验动物饲养中心等一批教学科研和实践场馆,为学者提供更加充裕、先进的工作硬件条件;进一步改善教师用餐环境,加快雁塔校区地下车库建设,加强家属社区综合治理,让学者尽享象牙塔的和谐与安宁;做好教师公寓分配,推动长安校区附属中小学建设全面铺开,让学者在感受美好生活的基础上更有归属感和幸福感。这些都是为了多谋人才之利,多解人才之忧,让学者在陕西师范大学生活得更有自信、更有尊严、更有期待!
“作为陕西师范大学的校长,可以负责任地讲,陕西师范大学是一所可以让学者‘安居乐业的大学。”游旭群补充说,陕西师范大学除了有完备的学科构架和堪称国际一流水平的科研硬件条件外,更有着全国一流水平的后勤保障条件和家属区住房条件、西安地区一流水平的附属中小学幼儿园等子女受教育条件。
游旭群向参会学者们发出诚挚邀请:“人才是立业之本、兴业之源、弘业之道,我们热切期盼着在座的各位青年才俊会在不久的将来成为我们中的一员。让我们共同努力,一起掀开陕西师范大学发展历史上崭新的一页。”
“陕西师范大学是一所具有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大学;是中国师范大学中的国家队和一流师范大学;是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大学;是学科门类齐全、科研实力扎实的综合性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副校长李磊作了题为“广纳天下英才共谱陕师华章”的专题演讲。他围绕学院设置、学科专业、教师队伍、博士后队伍、高层次人才队伍、人才培养、本科录取分数等内容向与会学者介绍了陕西师范大学的基本校情。对学者关心的学校学科、科研、成长、生活平台进行了详细的政策解读与阐释。他表示,陕西师范大学能够“提供与世界接轨的科研平台,能够提供无限可能的成才空间,能够提供温馨舒适的生活条件”。
作为高层次人才代表,陕西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刘生忠向青年学者们介绍了选择回国发展的心路历程,他当时的目标就是“回家”;闫亚平教授、杨鹏教授分别从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的发展经验以及人才计划申报、答辩经验,以切身经历鼓励支持来访学者到陕西师范大学工作。
来自新加坡国立大学的陈晋瑜博士作为陕西师范大学第四届“曲江学者”论坛的参会青年学者代表,发表了自己对陕西师大的直观印象:“我对陕西师范大学有四大美好印象,一是教师教学严谨、学生求学刻苦,二是校园风景美丽怡人,三是人文艺术气息浓厚,四是师大美食驰名在外。”在来访青年学者交流环节,来自巴黎高等师范大学的雷泽博士谈到,“陕西师范大学作为西部地区唯一一所教育部直属、世界一流学科建设的师范类高校,人才济济,群英荟萃,这足以彰显师大无穷的魅力;良好的教学科研平台,质量优异的本科生研究生生源,更预示着师大无限美好的未来。”“衷心希望自己能够为陕西师范大学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近年来,陕西师范大学始终坚持人才发展战略,按照“择优引进、强力培养、优化结构、培育团队、成就名师”的师资队伍建设方针,采取“学校推动、学院主动、部门联动、典型带动”的人才工作机制,以一流学科建设为导向,以人才培养“金字塔”为依托,持续优化人才队伍结构,不断提升人才队伍素质,为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学术合作提供了强有力的队伍支撑和智力贡献。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