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世界历史名城西安的地标性建筑,很多人都会不由自主的想到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始皇兵马俑,中国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垣建筑西安古城墙,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大小雁塔,形制、级别都居我国同类建筑之首的西安钟鼓楼等等。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这众多地标建筑中因寺而建的大雁塔。
作为唐长安城保留至今的城市地标,大雁塔是我国最古老佛塔之一,也是古城西安的象征,更是现代西安市徽的设计图形。唐贞观十九年(年),高僧玄奘带着由天竺带回的经卷部、佛像八尊和万余舍利,载誉回到长安。贞观二十二年(年),太子李治为追念其生母文德皇后,奏请太宗敕建佛寺,赐名“慈恩寺”。该寺是玄奘专门从事译经和藏经之处,寺建成之初,由高僧玄奘主持寺务,后来他以“恐人代不常,经本散失,兼防火难”为由,就模仿印度著名的佛陀伽耶(大觉塔),在唐永徽三年(年)三月附图表上奏,申请兴建大雁塔,希望以此妥善安置经像舍利。
大雁塔建成之初名叫雁塔,坐落在慈恩寺的西塔院内,故又名“慈恩寺塔”,后来是为了区别于荐福寺内修建的较小的雁塔,才称之为大雁塔。和宝鸡的法门寺因塔建寺相反,大雁塔是因寺建塔。最初只有五层,仿西域窣堵坡形制,砖面土心,不可攀登,每层皆存舍利。后来在漫长的岁月中,大雁塔经历5次损毁,16次修缮和改建,最终成为今天我们所见到的具有中原建筑特点的七层砖仿木结构的四方形楼阁式塔。这也是大雁塔和中国的风俗文化、宗教、社会环境等不断融合,逐渐的本土化的具体表现,也是佛塔这种古印度佛寺的建筑形式随佛教传入中原地区,并融入华夏文化的典型物证。
大雁塔看似简洁无华,实则庄严古朴、恢宏大气。虽然本地人常说:“烂怂大雁塔,有啥好看的”但是在外地游客眼中,它都是西安旅游必到的网红打卡地。通高64.米的大雁塔,是由青砖和土塈作为承重结构的7层楼阁式方塔,分为塔基、塔身、塔刹三个部分,由下而上按比例递减。塔的内部由数十根木柱和对应的横梁构成筒状结构,外部则是由平均厚达6m的内外两层青砖砌筑而成,这也使得塔内空间相对狭小,仅剩中心部位和伸向四边的门洞,塔内有木梯可盘登到达每一层。
大雁塔将中国传统木建筑的结构元素与砖砌建筑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是凝聚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结晶的标志性建筑。独特的仿木砖结构,既有助于砖结构的稳定,还能起到一定的装饰作用,细看之下,精美异常。塔内不仅保存有生动形象的碑石壁画,有珍贵异常的经卷舍利,还有古今诗书名家的多幅亲笔……在长达一千多年的风雨摧残中,大雁塔虽变换了数次模样,但稳重质朴的气质却依旧没变。它标示着佛教文化对中国建筑的影响,也展现了中国建筑对技术、美学等要素的探索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