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囊肿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初到张掖,司机发飙尽显西北直爽,千年木塔
TUhjnbcbe - 2023/8/11 22:15:00

白天游青海湖有点感冒,晚上在高铁上眯了两小时,元神归位。十点左右到达张掖西站,出站就上来一堆人挤上来跟我打招呼:到哪去,我送你吧,上车就走。我不接话,摆着架子淡定往前走,他们就一直跟着问,跟了很远,最后终于恼了,大吼一声:坐不坐车你说句话啊!突然的怒吼把我吓笑了,这话貌似有道理也不便争执,但这爆脾气车可不敢坐。找到一个面相憨厚的司机,按他的价格每人20元拉到市内指定地点,我用事实说明,开出租也要讲颜值哈。

十点半到了城里一个旅行社,想来订一个明天到七彩丹霞和马蹄寺的一日游位置,旅行社的人很热情也很朴实,没有对我玩锁客套路,诚恳告诉我明天预报有中雨,马蹄寺可能进不去,如果明早六点没下雨就出发,不过这要交定金,我觉得有点麻烦,下雨可能性很大,万一走不了还要回来退钱,罢了,洒家还是安心到酒店睡大觉吧。

早上七点醒来,和暖的阳光讽刺地照进我的大床房,也把满满的罪恶装进了我的心里。事后才想着旅行社为啥没有跟其他地方一样,互留联系方式,早上如果能走,直接打电话到酒店接人呢?事已至此,追悔莫及,只有自我安慰,上午就在市内转一下,这样一个历史悠久的地方,随便一个拐角遇见,也应该有几件像样的古迹吧,如果没有,我刨也要给它刨出来。

张掖,又称甘州,作为河西走廊重要的四郡之一,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最令人振奋和难忘的是西汉元狩二年(前),雄才大略的汉武帝派年仅19的骠骑将*霍去病两次进*河西,大败匈奴,浑邪、休屠二王,中原华夏*权首次鼎定河西。十年后,汉武帝以“张国臂掖,以通西域”之意,在此设张掖郡,与其他三郡一起构建了著名的河西走廊,成为打通西域各地、连接亚非欧经贸文化的重要枢纽,当然也是重要的*事桥头堡,为汉唐帝国的千年繁荣立下了赫赫功劳,这么重要的地方,不到城中溜达一圈实在是加重了没去马蹄寺的罪恶。

初识张掖炒炮

在此之前,因时间紧张,我的攻略仅圈定在七彩丹霞和马蹄寺,一个是绝美的自然风光,一个是壮观的石窟艺术群,一直令我向往。但眼前已经错失了马蹄寺,只好再卧床上搜索市内其他看点,竟然发现离我住地不远就有两处惊喜所在:张掖木塔和大佛寺。赶紧起床洗涮出门,顺便找前台询问正宗的本地小吃,前台顺手一指说,门口对面就有一家魏王卤,当地人比较认可的一家店。

店门朴素低调得让人怀疑,门口还挂着西北特色的门帘子,里面果然都是当地人,说着我听不懂的话,吃着我没见过的面,旅行的灵*好像就在于此。我既兴奋又好奇,土鳖一样去问老板,这写的炒炮、鱼儿粉、搓鱼面都是什么啊?老板说了半天我一句没听懂,其实就是各种样式的面食,依我的旅行原则,每一种地方特色小吃都应该尝尝,但根本不现实,我是典型的眼睛大肚子小的货色。经人指点来一碗炒炮,一份卤肉。炒炮,就像我们在家用肉汤煮的粗面条,外形如鞭炮长短,因得此名。吃了半碗有点难咽,旁边人再次指点,这是应该配面汤的(免费提供),结果还是因为面太粗太劲道而放弃(我肠胃不太好),只把卤肉就着面汤吃了个干净,真是尴尬。

令人惊叹的楼阁式木塔

饭后沿劳动街步行向南,阳光斜照,温暖和熙,喝着手工酸奶,吃着新出锅的桃花酥,看不到蜂拥的车流,没有匆忙的行人,我惬意地享受着西北慢时光城市风情。

仅十分钟就看到了高耸的精致木塔,走过去发现居然位于一个大广场内,并不是跟我想像的是在寺院内,广场人稀车少,游客更是寥寥无几,但却是我喜欢的旅行模式。

木塔旁边有个藏经楼,按照“有肉埋碗底”的习惯,先看藏经楼再看木塔。发现藏经楼也不简单,它居然是一个重檐歇山顶的砖木结构建筑,立于巨大的石基之上,上面二十多根粗壮的木柱支撑四周屋檐,斗拱雄大气派,规格不低,这种制式非皇家不敢用啊,不知道这是不是后来仿建的,但依然有一股古朴沧桑之气扑面而来,楼前大青砖铺地,鸽子无惧人来人往,自顾庭前闲散,偶尔有老人坐在老椅子上眯眼晒太阳。藏经楼内并没有什么文物,主要是一些茶禅之类的商业流通品,简单看看就行了。

该吃“肉”了,怀着崇敬之情先顺时针转了一圈精致的木塔:约20多平米的正方形大理石台基上,20根木桩支撑着八面九级的楼阁式木塔,台基上面有一圈汉白玉栏杆,上面雕刻各种云纹图案,柱头龙凤环绕,刀工豪放旷达,虽不算精细,但也栩栩如生。令人感慨,能如此有缘在这里一睹风采,难道也是年前的一次回眸之缘?准备上塔被工作人员拦住:欲续前缘,请交25元!有个当地人悄悄跟我说,一个破塔有啥好看的嘛,还花25块钱爬楼受累,上面什么都没有。我很尴尬地以笑示谢,在西安爬大雁塔时,当地人也是这么说的。哎,旅行不就是这样嘛,一个在本地呆腻的人花钱去看别人呆腻的地方。

说是木塔寺,眼前看到的却是砖木结构,根据记载,木塔寺原名万寿寺,初建于北周,年代远于旁边的大佛寺,历代均有重修,此塔最初的功能是用于存放释迦舍利,在《重修万寿寺碑记》中有记载,“释迦涅槃时,火化三昧,得舍利子八万四千粒。阿育王造塔置瓶每粒各建一塔,中华震旦有塔一十六座,甘州木塔其一也”。意思是说中国当时分得十六颗舍利,各建一塔保存,甘州木塔就是其一,即现在的张掖木塔,据说神秘的舍利现在仍存于塔下的地宫之中,可惜无人得见真容。此塔在清代以前一直是纯木结构,后毁于大风之中,民国15年(年)重建,大概因为纯木塔工艺过于复杂,只能以砖木结构建造完工。

整个木塔高32.8米,九层八面结构,内层为砖石建造,外层为木质楼阁结构,每层飞檐均有木龙镇守,龙头下悬风铃,整体给人以精致玲珑的美感,一至七层每层都有门窗、楼板、回廊和塔心,窗上雕有精美花饰,门楣配有砖雕横额,都是名人题字,周围雕刻着飞鸟走兽。塔内一层供奉有释迦金佛,周围墙壁悬挂着与佛教有关的图画及介绍,中心有近乎九十度的铁梯直达塔顶七层,爬起来还是蛮吃力的,我是一口气爬到七层,上面两层为中空结构,无法登顶。

七层之上虽无法到达,却可以看到塔顶精致的木质藻井结构,全塔工艺均是如此,无一钉一铆,靠斗拱和木梁连结,纵横交错,浑然一体,塔顶曾悬挂古钟一口,钟声响彻全城,谓之木塔疏钟,是甘州八景之一。据遗存的元代碑文记载,当时此塔为十五层木构塔,下有地窖,地窖中心直立一根铁柱,下接铁座,上承塔顶,人站于铁座上用力搬动铁柱,就可将全塔旋转。不得不佩服古代工匠精湛的建塔技术与智慧,也让生活在现代科技条件下的建筑师们汗颜。

塔顶视野开阔,四面临风,环塔远眺,周围环境尽收眼底,城市风景一览无遗。遥想当年,甘州城“一城山光,半城塔影,连片苇溪,遍地古刹”,记录着佛教从河西走廊传入中原过程中,在各地留下的繁华气象。时光虽过千年,木塔在不断地损毁重建中见证了张掖的历史,以玲珑的身姿向后世述说古甘州从繁华到没落、再到如今辉煌盛世的风雨岁月,生活在和平繁荣时代的人们,且行且珍惜吧。

1
查看完整版本: 初到张掖,司机发飙尽显西北直爽,千年木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