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囊肿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青年医生成长记陈学敏ldquo每一台 [复制链接]

1#

??点击常州市医学会星标我们

腔镜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被称为外科界的“珠穆朗玛峰”。这项手术难度很大,也被看作一名普外科医生的“巅峰之作”。

常州一院肝胆胰外科副主任陈学敏便是这样一位攀登者。在他的带领下,一院腔镜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手术量居全省第三,且术后并发症率和住院时间远远低于国内平均水平。

尽管如此,陈学敏仍不忘作为医者究竟为何出发,“看好每个病人、开好每台手术,这就是我们的初心。”

看好每个病人

开好每台手术

1

0.6公分之外

前不久,常州一院收治了一名70多岁的碾压伤患者,CT提示肝破裂,每分钟心跳也只有40多。按照常规判断,这位患者已经濒临死亡,抢救成功的机会不大。但参与抢救的肝胆胰外科副主任陈学敏没有放弃,为了防止打麻醉后出现血管扩张导致的回心血量减少,加重休克,陈学敏决定立即对患者进行手术,第一时间用无菌棉垫压住肝脏破损处,之后才进行推血、用药等抗休克处理,待病情有所缓解后,给予麻醉,而后切行腹腔,探查找出肝脏破裂出血部位,予以止血缝合等处理。

第二天早上,交班医生告诉陈学敏,如果不是及时施救,这位患者可能已经不在了。而现在,他正躺在ICU病房里,虽然腿部局部组织已经坏死,但是性命保住了。

这只是陈学敏处置过的许多紧急情况中的一例。他所在的肝胆胰外科,还要常常诊治被称为“万癌之王”的胰腺癌等危急重症,这要求医生在疾病早期对病灶有准确判断。

有一次,一位患者拿着片子来找陈学敏。片子显示,患者胰头部有一个0.6公分的囊性占位,外院医生觉得并无大碍。陈学敏反复阅片,发现该占位边上还有其他实质性占位,初步怀疑该0.6公分的占位是小囊肿,而周围的才是真正的肿瘤,他建议患者做肿瘤标记物检查。后来的检查结果和手术过程都证明,陈学敏的判断是对的,患者患有胰腺癌。但是由于发现早、手术及时,患者的预后明显好。

另外一次,一位本院职工的家属找到陈学敏,要求做胰腺病灶切除的手术。经检查后陈学敏发现,该患者胰头部除病灶外还有其他东西,他建议患者做全胰切除,但患者觉得没必要,并未同意。之后在术中的发现,与陈学敏的预判一致,但因为只做了病灶切除,患者术后只存活了两年。“如果是整齐切除,也许能活个三四年甚至更长。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陈学敏有些遗憾。

2

“三次飞跃”

在外科界,胰腺手术被看作业内的“珠穆朗玛峰”。一方面,因为手术范围大,既要切除病灶、清扫淋巴结,还要做消化道重建,胰腺手术难度很大。另一方面,正因为具有挑战性,业内人士都把胰腺手术的成功实施视为普外科手术的巅峰之作。

“现在业界想把‘珠峰’这个称呼改一改,因为太多人想尝试。但其实,必须要有大量的临床积累和规范化的指导之后才能做。”陈学敏说。

实际上,因为术后胰漏等并发症多发的原因,年前后,胰腺类手术特别是腔镜胰十二指肠手术一度在全国范围内陷入停顿,直到年才逐步恢复。这中间的6年也正是陈学敏和同事们大量积累、打好基础的时间。

他们先是进行了腔镜下的第一例胆总管囊肿切除术,完成了胆肠吻合的重建;之后,又进行了腔镜下的胰腺中断,完成胰肠吻合。做好这些准备后,陈学敏和同事们又进行了大量的开放胰十二指肠手术和胰腺手术,医院、医院上锦分院、医院医院取经学习。

陈学敏很看重基础扎实的重要性。他的恩师、医院李厚祥教授曾告诉他,外科医生共有三次飞跃,一是基本功的锻炼,如切皮肤、止血、结扎等;二是各类手术的规范完成,且无太大并发症;三是技术的创新和个人理解的融入。“一环扣一环,前两者至关重要。”陈学敏说。

为了练习手部的协调能力,陈学敏曾经在做家务时双手剁肉馅。比起握手术刀的右手,他觉得更要紧的其实是左手。“左手有引导作用,进去一摸,就可以把组织分开,然后把病灶暴露清楚,剪刀才能上。”

一台胰腺手术五六个小时,虽然不算最长,但也考验着医生的体力。陈学敏坚持每天早晨5点起床跑步,从早期的围着小区跑,到后来的长跑,这让他在手术间保持着充沛的精力。

年7月29日,陈学敏操刀完成了常武地区的第一例腔镜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走在了全省前列。

医学探索的路上没有止境。“我从来不会跟别人说,‘我会开胆囊’,我只会说,‘我以前开得蛮好的’。因为每一台手术都是新的,都有新的挑战。”为了跟踪胰腺类疾病的最新进展,每天下班后,陈学敏都要看书学习、查阅文献。在这之前,他还要写半小时的毛笔字,为的是学习时能更加平心静气。

3

医者的初心

多年来,陈学敏带着团队开展了余例手术,其中腔镜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等一系列高难度腹腔镜手术均居省内领先水平。腔镜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手术量全省前三,术后并发症率和住院时间低于国内平均水平。在常武地区,一院肝胆胰外科的手术总量、诊治水平和腔镜胰十二指肠手术量,也都保持着绝对领先地位。

在最近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中,陈学敏谈到了自己的初心:“我有时在反思,做医生到底是为了什么?看好每个病人、做好每台手术,这就是我们的初心。”

为了让患者平稳度过术后危险期,陈学敏曾在监护室里陪着患者住了好几天。“术后有没有出血,心跳血压是否变化,导流管是否通畅,这都是术后72小时内需要高度注意的,我陪着患者度过这个危险期,对他们也是一个心理的安慰。”

如今,一院肝胆胰外科有20多名医生,大部分都是八零后的年轻人,如何带领团队一起成长是陈学敏非常重视的问题。“要登珠峰,一个人也许走得快,但是要想成功登顶,还是要靠团队的力量。”为了让年轻医生们更好成长,陈学敏一边是做好管理,一边是亲自施教,有意识地让他们在临床实践中加以锻炼,他则像一位长者一样从旁协助、现场指点。面对各有特点的团队成员,陈学敏还要发现每个人的不同长处,有的人喜欢临床操作、有的人擅长综合治疗、有的人则偏重科研,他把大家的力量拧在一起,加强肝胆胰外科的整体实力。

对于未来,陈学敏将继续着力于胰腺疾病和胆道肿瘤的研究与诊治,并带领团队完善现有诊疗技术、引进新技术,努力为病患减少病痛。此外,医院普遍较弱的医学科研,他希望能带领科室做一些突破,为肝胆胰疾病诊疗做出更大贡献。

专家介绍:陈学敏

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常州市卫生拔尖人才,省工程第三层级培养人才。现任常州一院肝胆胰外科*支部书记兼科室副主任,大外科秘书。

擅长胰腺、十二指肠肿瘤的外科及微创治疗、胆道肿瘤的规范化诊疗、*疸的外科治疗、肝脏良恶性肿瘤、脾脏疾病及肝硬化消化道出血和复杂肝内外胆管结石的外科诊疗、腹壁切口疝和腹股沟疝的腹腔镜手术治疗等。主持和参与完成了多项课题,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共发表论文20余篇,获临床实用型专利3项,江苏省卫生厅新技术引进一等奖1项,常州市卫生局新技术引进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

来源:常州市医学会、常州广播电视报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

qq.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