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囊肿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左胁疼痛治从肝思考我们为什么需要中医 [复制链接]

1#
左胁疼痛治从肝

上海中医院蒋健

ProfessorJ.J.

传承千年的中医里总有一些神秘的东西,它所蕴含的答案有时能解决现代医学的迷茫与困惑,帮助人们摆脱现实中的焦虑。

01

戴女,49岁,年10月8日就诊。主诉:左胁肋上至左腋下包括左上腹部胀痛3年,加重半月。患者于年6月份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左胁胀痛,有时呈牵拉痛,逐渐发展至痛引左侧前胸后背。为此痛苦,最近几个月处于无法工作的状态。

细询病情,数月医院就诊,因胸片示左下肺炎,遂进行肺炎相关治疗,经口服及静脉点滴抗生素后,热退,肺炎愈。然则左腋下、左胁肋、左上腹胀痛不减。医院就诊,由于曾CT检查示胰管扩张、但再次复查CT时胰腺又显示正常,接诊专家说不能排除胰腺炎。但期间多次查血、尿淀粉酶均为正常,迄今未予明确诊断。年5月14日CT示:“右肾多发小囊肿;左肾、两侧肾上腺未见异常;腹膜后未见肿大淋巴结;肝内多发小囊肿;胆囊底壁结节增厚,胆囊腺肌瘤或息肉可能大”。年6月9日钡餐检查示:“胃窦炎,肠功能紊乱,肠动力增速,阑尾管腔粗细不均匀,尖端较固定”。年6月25日B超示胆囊未见占位病变。

为了解除疼痛,医院医生曾建议可先试行手术将胆囊与阑尾摘除,但同时告知患者,即使手术摘除胆囊与阑尾,仍有可能解决不了其左胁肋胀痛的问题,但不妨可以先行手术后试试看。患者认为左侧胁肋疼痛却摘除位于右侧上下腹部的胆囊与阑尾,无法理解与接受,故拒绝手术,转而去中医就诊。多次辗转他处服中药无效,故今来笔者处试诊。

02

顷诊左胁肋、腋下、上腹胀痛,进食连喝粥时都会使疼痛加重,以致看到食物即想吐,口干不欲饮,大便粘滞不爽,乏力,舌后根觉味苦,舌淡红,苔薄,脉细弦。中医诊断为胁痛;证属肝郁气滞,肝胃不和;治宜疏肝理气,和胃消食;柴胡疏肝散合保和丸及木香槟榔丸加减;处方:柴胡12g,香附12g,枳实12g,川芎15g,白芍40g,甘草12g,郁金12g,青皮12g,橘皮12g,佛手9g,木香12g,槟榔12g,半夏12g,连翘15g,紫苏梗12g,茯苓15g,六神曲12g,焦山楂12g,7剂。

二诊(10月22日):排队轮到患者就诊,面露欣喜,未及坐下就先连声“谢谢医生”,感激之情溢于言表。诉说服第1剂后,即觉胀痛减半,服至第3剂以后,胀痛减去八成,舌后根苦、大便粘滞状况亦有明显改善。上周因笔者出差停诊,患者在本院方便门诊抄方7剂,故共服药14剂。既然见效,原方加延胡索18g,再予7剂。

年2月21日电话随访患者,诉自去年服药后至今,再无左胁肋疼痛情况发生,食欲亦明显改善;以前痛得连家务活都不能做,现在可以参加工作了。表示衷心的感谢云云。

03

上案是一例西医没有明确诊断且缺乏有效治疗措施的痛证怪病,用中药治疗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患者苦于胁肋疼痛3年,严重影响了生活质量。疼痛性质为胀痛,疼痛部位较广,以左侧胁肋为主,上则涉及左侧腋下以下胸胁甚至侧胸后背,下则涉及右上中腹部。从西医诊断来看,只有两点情况可能与此有关,一是数月前患“左下肺炎”。但左胁肋疼痛已然存在3年,况且经过西药抗生素治疗后,肺炎已获痊愈。二是影像学检查曾示胰管扩张,但再次复查时又为正常,且血、尿淀粉酶也无异常。因此,这两点都无法解释病情。至于西医建议其摘除胆囊与阑尾试图缓解左胁肋疼痛的做法,不知西医是否也有类似“左病治右”那一套,显然无法说服患者。

胁痛是以一侧或两侧胁肋部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病证,现代中医常与西医肝胆疾病联系在一起。但肝胆疾病所发生的胁痛一般都在右侧而不是在左侧。其实在古代,将左侧胁肋疼痛也看做是中医肝病(并非现代解剖学意义的肝脏疾病)的表现之一,非独右侧。例如《素问·脏气法时论》:“肝病者,两胁下痛引少腹,令人善怒。”《灵枢·五邪篇》:“邪在肝,则两胁中痛。”那么,明明肝在右,为什么中医认为两胁肋皆属肝呢?原来,中医是从经络学说和气机学说来认识疾病的。足厥阴肝经、足少阳胆经在左右胸胁均有分布,诚如《景岳全书·胁痛》所说:“胁痛之病,本属肝胆二经,以二经之脉,皆循胁肋故也。”这样,便不难理解为什么《难经》说:“肝之积,名曰肥气,在左胁下如覆杯,有头足”了。

在古代,“左胁痛”曾经是一个专属肝病的症状名。《医学入门》认为:“胁痛本是肝家病,宜分左右审实虚”,“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左肝阳血阴,右肺阴气阳”,“左为怒火与死血,右食痰饮七情居。”但张景岳对于以上胁痛分为左右气血,病在左者为血积,病在右者为气郁的观点很感冒,直斥之为“古无是说,此实后世之谬谈,不足凭也。”

平心而论,《素问·刺禁论》确有“肝生于左,肺藏于右”的论述。《古今医彻·胁痛》亦云:“左者肝也,肝藏血,性浮,喜条达而上升,有以抑之,则不特木郁而火亦郁,故为痛。治之宜疏肝清火理血,左金兼桃仁、红花、钩藤、青皮之属”,“凡人身之气,左升主肝,右降主肺”。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更加明确地指出:“《内经》肝左脾右之说者,亦体与用之区别也。肝之体居于右,而其气化之用实先行于左”。也就是说,肝体虽居于右,肝气却自左而升,讲的是气机升降运动,而不是脏器的位置。肺居上焦,为阳中阴脏,其气自右肃降;肝位于下焦,为阴中阳脏,其经脉由下而上贯膈注于肺,其气自左升发,肺肝之气一右降一左升,以维持人体气机的功能正常。如果肝气郁结,气机升降失常,则完全有可能导致出现左胁肋疼痛。

以上复习了古代中医文献,再回到本案的诊疗上来。根据古代文献论述,无疑可以将患者左胁肋疼痛看做是缘于肝气郁结不舒。更何况还有“舌后根苦”这个症状呢!《灵枢·经脉篇》:“胆足少阳之脉,……是动则病口苦,善太息,心胁痛,不能转侧……”;《伤寒论》:“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李东垣《脾胃论》:“肝木妄行,胸胁痛,口苦舌干,往来寒热而呕,多怒,四肢满闭,淋溲便难,转筋腹中急痛,此所不胜乘之也。”笔者认为该患者左胁肋疼痛往下涉及右上中腹部,这也可以看作是肝病的一个特点。因为“肝病者,两胁下痛引少腹(《素问·脏气法时论》)”。基于以上,处方中首先用了柴胡疏肝散以疏肝理气。

西医曾怀疑左胁肋、左上腹部疼痛可能与胰腺有关,因胰尾在左,且曾经CT检查发现胰管扩张(尽管后来复查未能再确认)。笔者发表于年7月17日上海中医药报《亦‘臓’亦‘腑’属胰腺》一文中曾指出:由于在解剖上胰腺管与胆总管汇合,共同开口于十二指肠乏特氏壶腹部,因此胰腺外分泌系统属于“腑”的功能。按照“六腑以通为用”的原则,可以按“腑”病来进行治疗。无论患者是否胰腺有病,单从“大便质粘滞不爽”来看,确有腑气欠通征兆,正可以配合木香槟榔丸进行治疗,也是取“通则不痛”之意。

另外,患者食欲全无、见食欲呕、左胁肋及左上中腹部疼痛于进食后加重,所以又加用了保和丸消食和胃。肝属木,脾胃属土,肝木强则必侮土,故一方面以柴胡疏肝散疏肝理气,使之收敛侮土;另一方面再以木香槟榔丸导滞通腑、保和丸消食和胃,使脾胃自强不易受侮。以上肝脾胃同治,以疏以泄以消以通为主,恰合病机,所以获得奇效,使患者数年之苦消于弹指之间。

此案提示,肝气病者大多表现为右胁疼痛不适,也可以表现为左胁肋疼痛不适,足知古人之言不欺。

(图文编辑李威)

学习·欣赏·分享

·↑长按此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