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囊肿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唐太宗李世民为何强取兰亭序,成为人生 [复制链接]

1#
浩浩历史几千年,能称得上明君的皇帝真的是少之又少,李世民算得上是一个全能型的帝王了,文能治国定兴邦,武能上马安天下,尤其是唐太宗还练得一手好字,书法水平更是与当时的诸遂良等人比肩,所以,现代人称之为军事家,政治家,书法家,一点都不为过。一位他担起得起这几个称号。但是历史名也干过损害形象的事情,除了玄武门之变,还有就是采取非正常手段夺得了王羲之的《兰亭序》,这件事堪称是他人生的污点之一,关于这件事画圣阎立本还专门做了一幅《萧仪取兰亭序图》,途中讲的就是萧翼如何夺得《兰亭序》的故事,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兰亭序》是王羲之最负盛名的作品,也是他水平最高之作,也许是上天赏赐吧,他在33岁的生日当天,写下了这作品,无论是文笔还是书法都是当时乃至现世最好的额作品之一,他的这件作品艺术价值之高,欣赏价值之高。据说王羲之事后反复写了好几遍就是写不出当时的水平,他自己都说,这不是自己的作品,这是神仙馈赠的,自己的水平没有这么高的,王羲之对这幅作品极其的宝贝,甚至将此视为传家宝,传给了自己的后世子孙。不过传到第七代的时候,他的子孙做了和尚,死时,将这幅作品传给了自己的弟子辩才。不只是当时的人,哪怕是现在的人都具有一种将宝贝独占的心里,自己欣赏怎么都可以,就是不许别人看,这就是为什么很多知名的字画都被盖了很多印章,题了很多诗一样,辩才也是将这幅字画看作是自己的宝贝,自己的命,为了能够好好的保存这幅画,想出了很多藏画的地点等,后来藏到了自己卧房的房梁上,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就自己拿出来欣赏。李世民在安定之后,对书法尤为的喜爱,尤其是王羲之的作品,更是他的宝贝,当玄奘取经回来之后他建了一座大雁塔,里面有他搜集来的各种王羲之的真迹,最遗憾的就是一直没找到王羲之的《兰亭序》,这也是他的终极梦想。几经打听终于知道的真迹的下落,他多次派人前去和辩才谈判,但是每谈一次辩才价格就翻一次,辩才作为出家人在乎的并不是钱,而是希望这部作品能够陪着自己到死,李世民作为收藏帝王,当然是希望能够得到王羲之最好的作品,辩才一次次的拒绝,甚至还说自己不知道真迹的下落。对于辩才的不配合,李世民想到了一个人,这个人叫萧翼,这个人就是现在的金点子,这个人鬼主意办法特别多,为李世民也立下过不少功劳,萧翼也没推辞,和唐太宗要了几幅王羲之的真迹就真的上路了。他先是和辩才做朋友,赢得他的好感,和他做朋友,辩才懂书法,他也懂书法,辩才懂诗词,他也懂诗词,逐渐就发展成了忘年之交,萧翼经常出入辩才的房间,寺庙的其他和尚已经司空见惯了,眼见俩人越来越投机,萧翼觉得时机到了,他就对辩才说自己手里有几幅王羲之的真迹,不知道是真是假,辩才看了之后说,真是真的,就是不是最好的作品,就说出了自己有《兰亭序》的话,萧翼假意说会不会是赝品,辩才生气了,约他明天一起来看。辩才也是真的相信萧翼,就当着萧翼的面,亲自从房梁上取下了《兰亭序》,萧翼记下了位置,然后趁辩才不在的时候,说自己的东西忘在了辩才的房间里,然后混进房间偷走了《兰亭序》,唐太宗得到之后,非常的高兴,提升了萧翼做了员外郎。对于丢了宝贝的辩才,故意原谅他的罪过,还赏赐了他许多绸缎粮食,但是对于出家的和尚而言,这些本就是身外之物,他最宝贝的可是那幅字画啊。没多久,辩才就去世了,剋呀说是被萧翼和唐玄宗气死的。虽然手段不地道,但是得到了最喜欢的宝贝,自然是欣喜大过了愧疚啊,李世民死后又将这幅作品带入了自己的陵墓,直到五代十国的时候被军阀温韬发掘,自此《兰亭序》再无现世。本文由龙猫原创,欢迎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