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囊肿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唐朝诗人趣事,高适岑参杜甫等同游大雁 [复制链接]

1#

唐朝诗人爱好选胜登临、吟咏唱和,为我们留下了众多的名篇佳作,今天就说说在大雁塔留下的诗坛趣事。大雁塔位于唐长安晋昌坊(今西安市南)的大慈恩寺内,又名“慈恩寺塔”,唐高宗永徽三年(公元年),玄奘为保存西天取经由天竺经丝绸之路带回长安的经卷佛像主持修建了大雁塔。

唐玄宗天宝十一年(公元年)秋,正值大雁塔建成年之际,岑参自安西回长安述职,相邀高适、薛据、杜甫、储光羲等同僚诗友,出城郊游,来到慈恩寺,见宝塔巍峨俊逸,拾级而上,触景生情,遂吟诗唱和以助兴,五人都有诗记其事,但薛据的诗现在已经失传了。其中高适首唱,作《同诸公登慈恩寺塔》,其余人相和,为大雁塔留下了浓厚的文化印记。

下面我们就先看看高适这首《同诸公登慈恩寺浮图》。

香界泯群有,浮图岂诸相。登临骇孤高,披拂欣大壮。言是羽翼生,迥出虚空上。

顿疑身世别,乃觉形神王。宫阙皆户前,山河尽檐向。秋风昨夜至,秦塞多清旷。

千里何苍苍,五陵郁相望。盛时惭阮步,末宦知周防。输效独无因,斯焉可游放。

高适

高适作为著名的边塞诗人,诗里描绘了慈恩寺塔飞檐耸立,孤高直上的雄伟造型,雄伟的宫阙与城外绵延的山河近在咫尺,好似在檐窗门户前一样,放眼秦川,满目清旷,令人心旷神怡,虽有远大抱负,但却得不到朝廷重用,怀才不遇,只能游山玩水,自我消遣。

接下来看看岑参这首《与高适、薛据登慈恩寺浮图》

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登临出世界,磴道盘虚空。突兀压神州,峥嵘如*工。

四角碍白日,七层摩苍穹。下窥指高鸟,俯听闻惊风。连山若波涛,奔凑似朝东。

青槐夹驰道,宫馆何玲珑。秋色从西来,苍然满关中。五陵北原上,万古青蒙蒙。

净理了可悟,胜因夙所宗。誓将挂冠去,觉道资无穷。

岑参

岑参同样作为边塞诗人,与高适合称“高岑”,这首诗表达的意境也与高适有相通之处。诗里描写了在塔下及登塔后不同景致,慈恩寺塔不仅雄伟,而且精妙,如神工*斧一般,遥望四方之景,苍山如连绵波涛向东奔流,从威壮到伟丽,从苍凉到空茫,看着北面的汉陵,总是笼罩在青蒙蒙的雾气之中。只有佛家清净之理能使人彻悟,我一定要挂冠离去,追求佛家的觉悟之道。

此外还有唐朝诗人储光羲的《同诸公登慈恩寺塔》,由于内容及影响比较一般,这里就不赘述了。下面着重推荐下诗圣杜甫的压轴之作《同诸公登慈恩寺塔》,诗里标注:“时高适、薛据先有此作。”

高标跨苍天,烈风无时休。自非旷士怀,登兹翻百忧。方知象教力,足可追冥搜。

仰穿龙蛇窟,始出枝撑幽。七星在北户,河汉声西流。羲和鞭白日,少昊行清秋。

秦山忽破碎,泾渭不可求。俯视但一气,焉能辨皇州。回首叫虞舜,苍梧云正愁。

惜哉瑶池饮,日晏昆仑丘。*鹄去不息,哀鸣何所投。君看随阳雁,各有稻粱谋。

杜甫

这首诗通过登临高塔的所见所想,描述了唐朝风雨飘摇的*治危机,诗里最末两句“君看随阳雁,各有稻粱谋”,表达了诗人对*治时局的忧虑的感怀,全诗构思巧妙,想象丰富,寓意深远。

上面这几首诗除了岑参的外,其余几首诗的名称都一样,让人感到非常的温馨,从这几首诗的内容可以看出,诗人都是先写景致,然后以景抒情,表达了对外部时局的担忧,希望能从佛教中得到感悟和解脱。唐朝新中进士,有在大雁塔内题名的习俗,因此后世以“雁塔题名”代称进士及第,这五位诗人选择大雁塔登临题诗,隐隐含有对自身怀才不遇的惆怅,虽然表现方式各异,但都有一种异曲同工、殊途同归的微妙感受。

时至今日,大雁塔依然巍峨耸立,延续着千年的文脉。最后用一首清代诗人洪亮吉的《慈恩寺上雁塔》向这几首关于大雁塔的唐诗及几位伟大的唐朝诗人表达敬意。

忆从初地擅名扬,阅劫来游竟渺茫。韦曲花深愁暮雨,终南山古易斜阳。

高张岑杜诗篇冷,天宝开元岁月荒。莫笑众贤名易朽,塔前杯水已沧桑。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