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囊肿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中医治疗为什么要忌口 [复制链接]

1#

大家好,我是圆医生。

世事烦乱,难得见缝插针来说一说我一直想说的问题:中医治病为什么要忌口?

众所周知,传统中医药治病时候必然要忌口,所以常常被患者问两个问题:

第一:为什么要忌口?

第二:忌口后会不会营养不良?

为什么要忌口?

中医药讲“药食同源”,讲“病从口入”是忌口的理论源头。

中医药的根源来自于道家,道家发现,世上万物都有偏性,所谓偏性,就是个性,现在较专业的称法叫做“基因差异”。

大家不要认为这只是中国人自己认为,早在多年前,美国人写西药指南都会把白人和黑人分开,因为即使同种西药对待不同肤色的人群,仍然有着较大差异。

和人一样,天下的万物都有自己的个性,都有自己独特的气和味,而气和味能够致病,所以才能治病。

很多食物本身就是中药如:山药、芡实、薏苡仁、薄荷、荷叶、绿豆、赤豆、扁豆、小米、小麦、大枣、蜂蜜、龙眼、萝卜、葱、姜、大豆、山楂、丁香、茴香等等。

其次古代人吃,现代人不吃的食物也是中药:如茯苓(茯苓饼:这个东西和黑芝麻一起做面饼吃,能治疗痔疮,被苏东坡记载在《与程正辅书》中)、枳实(橘子的一种,“在南为橘在北为枳”讲的就是它)、蒲公英、马齿苋、防风、荆芥、金银花、鱼腥草、石斛等等。

还有我们平时吃的食物,因为特殊的制作工艺而成为了药物或者是中药炮制过程中必须添加的辅助物:如豆腐、酒、盐、醋、饴糖等等。

所以在中医的眼中,食物就是药物,药物很大部分也是食物,老中医能在厨房里面组合出家庭急用药方,并不是什么稀奇和不能理解的事情。

在平日生活中,不讲究自己体质的因素,不考虑食物的偏性,对已经生病或者身体虚弱非常敏感的人,是非常致命的。

而在服用中药治疗时,让食物和相克的药物在肚子里互相搏斗,惩良除善,怎么能把病治好呢?

忌口会不会营养不良?

答案是绝对不会。

中医经典《*帝内经·素问》认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及“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

五种谷物:粳米、谷子、各种豆类、麦子、*黏米

五种水果:李、杏、枣、桃、栗

五种肉类:牛、犬、羊、猪、鸡

五种蔬菜:葵、藿、薤、葱、韭

当然这里的五很可能是泛指种类,但我们发现*帝内经对健康饮食进行了高度概括:

“五谷为养”以碳水化合物和豆类作为“养”的意思是这两种食物最为重要,可以补精气可以养命。

“五菜为充”是说要以蔬菜为餐桌上除了主食和豆类之外的部分,以菜的味道来运行脏腑气机,从而把五谷之精气,输送并充满到各个脏腑。

两者想合就是气和味的统一和转化,而“五果为助”,“五畜为益”,则是说水果、肉类不能过多摄入,稍稍点缀起辅助和锦上添花作用即可。

现代的食物充足,种类琳琅满目。有人以蔬菜、水果为主食,久之容易患寒性疾病,如关节病、胃病、月经病、寒性肿瘤等。有人以麻辣肉类、水果为主食,讨厌吃蔬菜,久之则容易生热性疾病,或寒热错杂疾病,如口腔溃疡、反复腹泻、皮肤病、各种炎症,热性肿瘤等。有人以水果为主食,以甜为主,久之各类囊肿、糖尿病、代谢病、各种炎症。还有人以海鲜为主食,久之则痛风、甲状腺疾病多发。

现代医学认为人体必需的七大营养素: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维生素、微量元素,通过日常食用谷类、豆类、蛋类、蔬菜已经足够摄入量。

而目前的饮食环境中,随时随地可以吃到奶茶、蛋糕、奶油、奶酪、冰激凌、巧克力、牛奶、鸡蛋。各种包含蛋白质、糖类、脂肪的添加剂的摄入只高不少,还要把肉类、鱼类、水果作为天天必需吃,大量吃的食物。这种习惯有多危险,我们中医人真的天天在为患者担忧。

圆医生看过不少病人,只要能够遵守住忌口建议的患者都能取得立竿见影的疗效,而那些天天吃的过饱过多,或者在服药的同时吃过热、过寒的食物,本身就会让脾胃无力消化食物和药物,并和中药药性相抵消,破坏阴阳平衡,从而导致治疗无效。

这种案例数不胜数:

如之前博文中的“打先生吃车厘子导致湿疹”,如喝牛奶导致风疹块隔天发满全身,如多吃牛肉会发牛皮癣脱屑增多,天天吃鸽子汤湿气重皮疹瘙痒,过度饮酒胁痛不适等等。

这些都是小病小症状,但是当年岁上升、或者是病邪积累到一定量的时候,必然会有大病而来。

中医治未病,首先就要治住患者不该吃的嘴,防止未来疾病的发展,这就是忌口的价值所在。

#想了解更多?

医院

指南

医院彭培初名中医特需门诊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