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散韵,笔墨生烟。大家好,我是你们的老朋友光明史册,诗词能提高人的文化素养和知识情怀,而书法能增进人们的生活情趣和人生感悟。在这里有着朗朗上口的诗词和饱含气韵的名碑名贴,是不是已经迫不及待了呢,那就赶快来看一看吧!唐朝可以说是历史上空前繁荣的几个朝代之一,尤其是在文学艺术这一方面,百花齐放。单说书法这一块艺术领域,就诞生出了许多有名的书法大家。比如欧阳询、颜真卿、褚遂良以及晚唐时期的柳公权等。今天我们介绍的一部作品,是唐代著名书法家以及政治家褚遂良所书,名为《雁塔圣教序》。褚遂良出身于名门望族,从小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这使得他很喜欢书法。特别是在楷书这一方面有着非常高的造诣。褚遂良的书法生涯当中,最开始是学习当时著名书法家虞世南。而后他对二王的书法起了兴趣,取法于王羲之。从他的字里行间不难看出,既有唐代的法度,又不失晋代的气韵。之后褚遂良又博采众长,吸收了欧阳询等楷书大家的书法经验。最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褚式楷书。《雁塔圣教序》是褚遂良在自己五十八岁的时候所写。是最能代表他楷书风格的作品,从字体上看,清秀有神。从笔法上来看,用笔娴熟有致。首先,褚遂良在书写时,他改变了欧体中横平竖直的特点。所以在看雁塔的结构时,我们不难看出来,褚遂良的字整体来看并不是端正的,都有一个朝上的体势。类似于一条弧线。但是他的字却并没有垮了的感觉。这一方面依赖于他劲道的笔画,另一方面则是一种对比感。我们都知道,书法强调的是变化、对比。褚字体势朝上,这会使得字的下盘不稳。但褚遂良在书写时,大部分字都会朝上摆,这时,他再用一笔非常平稳的笔画来撑起整个字,这样一动一静,字顿时就活了起来。这是他对一个字中笔画与笔画之间的对比。在相同的两个甚至是三个字当中,褚遂良更加强了这种对比感。这使得出现相同的两个字时,你会发现它们的每一笔起笔收笔都各不相同,这种对比感小则影响到一行两行,大则在全篇都可以看到这种灵活的变化。我们再来细看雁塔的笔画。褚遂良吸收了王羲之的一些东西,这使得雁塔的字的起笔都会有一个装饰性的动作,有些装饰性的笔画更是采用了行书的一些东西,起笔从空中打落,笔未到纸上,势已经有了。褚遂良的字大多数都是给人一种瘦瘦的感觉。但实则不然,如果把雁塔的字放大了来看笔画之间的粗细对比还是比较明显的。细笔虽细却不孱弱,反而很坚挺。粗笔肥而不臃肿。所以雁塔的笔画看起来纤弱,实际上笔画饱满,而且由于变化明显,方圆兼施,显得生动活泼。《雁塔圣教序》开创了一种全新的不古板的楷书风格,以后楷书研习的人中,大多都受到雁塔的影响。说《雁塔圣教序》是楷书史上的一座丰碑,毫不夸张。好了,今天的文化鉴赏就到这里了,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不妨给光明史册小小的点一个赞和点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