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王家铃李文芳叶筱筠记者柯静
胰腺癌,一个在大众眼中谈虎色变的恶性肿瘤疾病,早期诊断率低,手术切除率低,放化疗敏感性差,预后差是它的特点,有“癌中之王”的恶名。可喜的是,以多学科诊疗模式(MDT)为基础的综合治疗,正在为晚期胰腺癌患者带来一线曙光。
今年59岁的李大伯正是一位胰腺癌晚期MDT综合治疗的获益者,与“死神”擦肩而过的他呼吁病友们:“要有积极治疗的信心,哪怕是晚期胰腺癌,也不要轻言放弃!”
临近退休被确诊胰腺癌晚期且无手术机会预期生存不超过3个月
回忆起确诊的经历,李大伯连连摇头。
今年上半年,他在单位体检时被发现肝脏及胰腺肿物,医院检查后,专家遗憾地告诉他是胰腺癌,并且已经向肝脏扩散转移,肝内转移灶多达20多枚,手术的希望几乎没有了。
“如果不尽快治疗,预期生存可能不超过3个月。”医生的话给了李大伯当头一棒。心急医院,均被告知已经胰腺癌晚期,失去手术机会,只能立刻进行化疗,尽可能地延长生存时间。
不甘心的李大伯和家人多方打听,从一位朋友医院的曹利平教授在晚期胰腺癌的转化治疗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抱着最后一线希望,李大伯医院庆春院区普外科曹利平教授专家门诊咨询。
曹教授向李大伯解释,即使医学科技发展迅速,仍有80%以上的胰腺癌患者在诊断时即已无法手术,但对于无法手术的胰腺癌患者,目前临床上还可采取化疗、放疗、靶向免疫治疗、介入治疗、综合支持治疗等办法,通过这些技术在改善胰腺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同时,争取重获新生的希望。
目前,临床上越来越接受以外科医师为主导的胰腺癌多学科诊治模式(MDT),它也成为了胰腺癌的最佳治疗模式。
“我们在晚期胰腺癌的转化治疗中取得的成果表明,经过转化治疗或新辅助化疗,大部分胰腺癌肿瘤可以明显缩小,其中部分可以行根治性切除手术。”曹教授的话给了李大伯莫大的信心。
看了李大伯的检查资料,基本确定是晚期胰腺癌伴肝转移,事不宜迟,曹教授当即将李大伯收住入院。
半年转化治疗为他创造手术条件微创技术令疗效事半功倍
经过病理诊断和基因检测,主管的丁国平主任医师为李大伯制定了以化疗为主,积极辅以营养、免疫、对症支持综合治疗的转化治疗方案。
三个月后,再次CT复查,李大伯欣喜地发现肝脏中的转移灶和胰腺中的原发灶已明显缩小,而肿瘤标记物也直线下降,这表明肿瘤已经得到了显著的控制,治疗方向是正确的。
又经过三个月的化疗,李大伯再次来到曹教授专家门诊复查。经过CT检查,曹教授发现所有的原发灶和转移灶都已经明显缩小,肿瘤标记物已经基本正常,第一阶段化疗取得了成功,为接下来的治疗创造了充分条件。
曹教授召集了肿瘤内科、介入科、放射科、放疗科等多位专家的多学科讨论,最终决定为李大伯实施腹腔镜探查手术。
曹教授告诉李大伯和家属:“我们会采用微创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更快,并且根据以往案例,患者的生存时间显著延长,肿瘤复发率也有明显下降。”
在腹腔镜探查手术前,曹教授和丁医师首先通过PET-CT检查排除了远处转移。令大家欣喜的是,之前半年的转化治疗极为成功,李大伯腹腔内没有任何转移病灶,而肝脏表面的数枚转移病灶呈现组织坏死状态,曹教授切除了其中一枚肝转移病灶,术中病理报告提示组织坏死,未发现肿瘤。
随即,曹教授为李大伯实施了腹腔镜胰体尾+脾脏切除术。术后李大伯顺利恢复,10天后出院。
胰腺癌转化治疗研究已取得显著进展晚期患者无需轻言放弃
术后半月,李大伯再次来到曹教授专家门诊。术后病理报告肝转移灶病理是好的,未见肿瘤,而胰腺原发灶中可见微小胰腺癌。这意味着,从病理报告上来看,李大伯之前的转化治疗是极为成功的,手术的决策也是正确的。
同时,鉴于胰腺原发灶中仍有微小癌灶,曹教授与肿瘤内科副主任医师韩卫东探讨商量后,决定给予李大伯术后辅助化疗,进一步抑制潜在肿瘤病灶,降低复发的可能性。李大伯欣然接受。
据介绍,医院,已有数例像李大伯这样通过MDT综合治疗焕发新生的晚期胰腺癌患者,生存时间均在1年以上。
编辑杨俏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