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过西安旅游的小伙伴,一定看过西安的大、小雁塔。其实,在东北吉林省也有一座“小雁塔”,和陕西的几乎一模一样,只不过名气没有陕西的大。那么,这座“小雁塔”是谁建的呢?小雁塔西安的大小雁塔,名气非常大。来这里旅游的小伙伴,一定会看看这两座塔。大雁塔位于唐朝长安城晋昌坊,也就是今天西安市南的大慈恩寺内。小雁塔则位于唐朝长安城安仁坊,今天西安市南郊的荐福寺内。小雁塔与大雁塔东西相向,是唐代京师长安保留至今的两处重要地标。大雁塔建立于年,玄奘法师为供奉从天竺带回的佛像、舍利和梵文经典,唐朝在长安慈恩寺的西塔院建造了一座五层砖塔。小雁塔建立于唐中宗年,由皇宫中的宫人集资、著名的道岸律师在荐福寺主持营造了一座较小的佛塔。后来,为了区别两塔,慈恩寺塔名为“大雁塔”,而荐福寺塔外形似雁塔又小于大雁塔,故名“小雁塔”,一直流传至今。其实,生活在东北的人,完全可以不去西安看塔,因为在东北也有一座“小雁塔”。灵光塔东北这座“小雁塔”叫做灵光塔,位于在吉林省长白朝鲜族自治县长白镇西北郊塔山的山顶上,海拔米。这座塔第一层边长3.3米,高5.07米。南面有一拱门,高l.65米,宽0.9米。在拱门上部两侧和另外三面,分别砌有整块的褐色花纹砖。东西两侧为莲花瓣纹;南北两侧为卷云纹。这些花纹砖分别构成一个字。东面为“国”字,南面为“立”字,西面为“王”字,北面为“土”字。按顺序可读做“王立国土”或“国立王土”。塔身第二层边长3米,高1.65米。第三层边长2.4米,高1.5米。四层边长2.1米,高1.2米。第五层边长1.9米,高1.45米。塔身南面二、三、五层各有一方形壁龛,高宽各约0.2米。塔身南面第四层和东西两侧的二、三、四、五层都建有一方形窗口,边长约0.2米。灵光塔,塔下存地宫,向南接甬道,有土阶可通往地面。塔刹在塔身顶部,呈葫芦形,高约2米,是用5口铁锅相罩而成。这座塔的建筑风格与西安“小雁塔”一样。那么,这座塔是谁建的呢?灵光他后来,经过学者研究,证实这座塔是渤海国建的。渤海国是肃慎后裔靺鞨族建立的,大量吸收中原唐朝文化,创造了辉煌而独特的文明,有“海东盛国”之称。渤海建国后,由高王大祚荣、武王大武艺、文王大钦茂三代经营,中间虽发生政治变故,但社会发展仍未间断,至宣王大仁秀时期达到全盛。当时的渤海国疆域辽阔,民族众多,社会经济水平很不平衡,因此渤海国的民俗文化也呈现纷繁复杂的特点。在渤海五京范围内,因与唐朝、新罗、回鹘、日本等周边国家的交往,城市经济十分繁荣,外来文化几乎成为主流。居住于城市内的上层贵族,已大多接受来自中原地区宗教信仰,其中以佛教最为突出。当时,上京龙泉府仅佛寺即不下百所,僧徒众多,至今一些佛寺仍在沿用,香火千年不绝。据《册府元龟》记载,唐宪宗元和九年和十二年,渤海国派高礼进两次朝贡大唐,进奉“卢城稻”与金银佛像,以备唐皇室每六十年举行的“法门寺”迎奉佛指舍利之用。因为渤海国重视佛教,又学习唐朝的建筑设计,所以小雁塔的设计,在今天的吉林省长白县建立了这座塔。灵光塔碑文渤海国灭亡后,史料上已经没有了关于这座塔的记载。相传,在很久以前,地壳变迁时,万物倾覆,唯有此塔巍然耸立,加上它的造型奇特,灵光爽气,扑人眉宇。年时,清代长白府第一任知府张凤台,将其喻为西汉时山东的灵光殿,命名为灵光塔。灵光塔虽然经过千年风霜雨雪的侵蚀,砖已零星剥落,塔身也稍微倾斜,但它仍然坚如磐石,高耸人云。即使是剥落的碎片,也很坚硬,相对敲击时,发出的声音清脆悦耳,余音不断。根据资料记载,渤海国仿效唐朝小雁塔,在吉林省建立多个塔,目前发现有3处,都在吉林省,一为珲春马滴达塔,二为和龙贞孝公主墓塔,再就是长白灵光塔。前二者均在早年倒塌,仅剩废墟,不能观其全貌;只有灵光塔独存,且保存尚好,这是极为难得的,其学术研究价值更显重要。如果您了解了东北的历史,就不要说东北缺少人文历史了,是有很多历史文物的,只不过因为开发得较晚,且冷天较长,知名度不如南方的文物。在众多文物中,渤海国的是非常大,那么渤海国是怎么灭亡的?灭亡后,渤海国的移民都去哪了呢?敬请观阅《每日汉字》明日文章。